拍洋畫

拍洋畫

拍洋畫,是一種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流行很廣的兒童遊戲,在北方部分地區叫“扇洋片”。

簡介

拍洋畫拍洋畫
彩色印刷術剛傳入中國那會兒,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五顏六色的小畫片。小畫片上畫著洋人洋船,還有洋槍洋炮,所以人們就把它叫做洋畫。最喜歡洋畫的是孩子們,他們除了欣賞洋畫、收集洋畫之外,還拿出一些多餘的洋畫來玩遊戲。拍洋畫就是其中的一種。孩子們把洋畫合在一起,擺在地上,輪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畫去拍洋畫,能拍翻即可拿走。那時候經常聽到孩子們喊:“誰跟我拍洋畫,趕緊跟我走。不跟我拍洋畫,那是你沒有。”

拍洋畫

是一種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流行很廣的兒童遊戲,在北方部分地區叫“扇洋片”。

洋畫洋畫

洋畫是一種質地堅硬的彩色小畫片,題材多為《封神榜》《西遊記》等小說、卡通片中的人物。洋畫的尺幅相對比較固定,一幅整版洋畫的尺寸十分近似,具體的尺寸約為25.5×18厘米。不僅如此,各地版式也十分相似,其中,以每一整版橫排五張洋畫,縱列五枚洋畫,全版共25枚洋畫的版式最為常見。每張洋畫的尺寸約為4×3厘米。

洋畫,又稱洋片、公仔紙翁仔標,是一種舊時供兒童玩樂用的紙牌,也是該類遊戲的通稱。紙牌的形狀及大小都不一定,台灣以直徑約4~5cm並帶有花邊的圓形居多,香港則以長方形居多,材質則以2mm左右的厚紙板為主。紙牌上面通常印有各式各樣色彩豐富的圖案,圖案的美觀及稀有是兒童評判該紙牌價值的依據之一。其遊戲型態相當豐富,而且因為對抗性和蒐集性強,特別受到男童的喜愛。在電子遊戲盛行前,和彈珠、竹槍等同被兒童視為“寶物”,經常隨身攜帶,也是兒童在同儕間顯現地位的象徵之一。

遊戲時孩子們把洋畫合在一起,擺在地上,輪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畫去拍洋畫,能拍翻即可拿走。

起源與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捲菸廠為了推銷香菸,便在香菸盒裡裝一張彩印小畫片,人們將其稱為“洋畫”。不同的地區叫法不一樣,在上海,洋畫被稱為“香菸牌子”;在廣州,洋畫被稱作“公仔紙”;而在西北地區,洋畫還被稱為“拍將”。兒童比較喜歡收集洋畫,還拿出洋畫來玩遊戲,拍洋畫就是這樣產生的。

遊戲玩法

人數:至少兩人

玩法:

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玩法,勝者可以贏得對方的洋畫。取勝方法有正反來回,留一張、兩張不翻等等。
正拍:將洋畫的正面朝上,反面朝下,用手拍打,使正面翻轉向下者為勝,否則拍擊權即轉交對方。
反拍:將洋畫的正面朝下,反面朝上,用手拍打,使正面重又向上者為勝,否則拍擊權即轉交對方。
雙翻:一次拍打導致兩張洋畫同時翻轉者獲勝,如只有一張洋畫翻轉,則視為失敗。拍擊權即轉交對方。
一條龍: 一條龍又叫“清一色”,拍打者必須依次將檯面上所有洋畫“拍反”,否則視為失敗。拍擊權即轉交對方。
滿堂紅: 滿堂紅又叫“過三關”,限定遊戲參與者每人每次只能出一或兩張洋畫,拍擊者需將檯面上所有的洋畫“拍反”,然後再將這些已翻轉的洋畫全部“拍正”,此後,還需揮手扇風,利用氣流之力將洋畫“掀翻”,連續通過三關者,方可贏得台面全部洋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