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泰姆音樂

拉格泰姆音樂

黑人古典音樂起源拉格泰姆音樂。若非拉格泰姆音樂的出現,爵士音樂的面目將和當今截然不同,而且一代一代的鋼琴演奏家們會蒙受巨大的損失-----損失許多音符。在1865年的,美國內戰宣告結束,往日的黑奴們獲得了人身自由。日益壯大的黑人中產階級中擁有鋼琴、能夠彈奏,而且一心想要創造美國古典音樂的人的作品。拉格泰姆歌曲----《楓葉拉格》是1899年最廣為流傳的。由於這種音樂在紐奧良和美國其他南部重鎮風行一時。拉格泰姆音樂中最傑出的黑人音樂家----斯考特.喬普林,他希望將該音樂風格轉換為美國第一流的音樂。他的作品有《尊貴來客》、《特里蒙尼莎》等。事實上,美國本土的較為高尚的、還有那些高貴與低賤血統的混血兒、所謂過分正經的人對這種咕噥呻吟的樂曲並不感興趣。在他全心全意創作拉格泰姆音樂的同時,這種音樂很快在消失,一方面這種音樂被流行音樂界採納,另一方面歸入了通俗、更追求享樂的爵士樂。因此,它對流行音樂與爵士音樂在節奏跳躍上都有貢獻,這種跳躍為切分音符。在當時流行音樂里缺少了切分音符將呆板到極。拉格泰姆音樂也給鋼琴爵士樂們開創了事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遺產。隨之而後才出現了一系列的黑人古典音樂----爵士音樂,爵士音樂的故事就開始了......

* 原聲爵士樂(Acoustic Jazz)

沒有用電聲擴音的爵士樂,不過他的音色早已稍許提高了一點。原聲樂器演奏的樂曲有別於電聲處理的樂曲。

* 拉弓(Arco)

用弓弦演奏貝斯或其他弦樂器的技巧。

* 小節(Bar)

節拍組的基本單位;樂手們談論每小節演奏三拍還是無論多少拍。

* 節拍(Beat)

衡量節奏搏動的單位。幾個節拍組織成一個小節後,會格外突出其中某一個或多個節拍。

* 藍調的音調(Blue notes)

低調處理主要音階中的第三、第五或第七音符,以便增強音樂的表現力,這種技巧為爵士樂和藍調的典型特色。

* 藍調(又譯作布魯斯[Blues])

美國黑人的傳統音樂形式,他的出現早於爵士樂,彼此之間互有影響。一曲藍調的主題樂結構為12個小節---當爵士樂手們說“我們來演奏藍調吧”,指的就是12小節的結構,而非某一演奏風格。儘管我們常提及16小節和32小節藍調,但他們實際上哪裡是藍調啊!

* 布吉伍吉爵士樂(Boogie Woogie)

20年代風行一時的鋼琴演奏風格,40年代再次煥發青春。其特色為左手平穩地重複彈奏八個音符的變格,被用右手彈奏的鏇律覆蓋。

* 博普爵士樂(Bop)

也稱比博普,4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突破性的爵士樂,獨奏是在第一流的和弦變化基礎上即興發揮。

* 轉調(Changes)

指出爵士樂的即興發揮基礎上,連貫相繼的和弦一個弦進至另一個和弦。轉調意味著構成某一部樂曲的不同和弦之間存在著特定的次序。

* 和弦(Chord)

自然和諧地演奏出至少三個不同的音符,以便創立一個和音。琶音和弦是指以上升或下降的順序演奏音符。和弦是和音的基礎。

* 主題樂段(Chorus)

轉調過程中的單一陳述,樂曲以主題樂段為根本。獨奏轉調時,往往是長久地演奏許多主題樂段。

* 循環呼吸(Circular Breathing)

向吹奏樂器的吹口中送氣,為了氣流不間斷,並且不因呼吸打斷一組音符的連貫性,樂手通過鼻子呼吸。

* 冷爵士樂(Cool jazz)

50年代對抗博普樂而產生的爵士樂形式,他更重視音樂的整體結構,而非即興發揮,以約束情感和低緩憂鬱的表演為特色。與美國西海岸息息相關。

* 復調(Counterpoint)

兩段或兩段以上相關但又有區別的鏇律的自然組合。

* 迪西蘭德爵士樂(Dixieland)

白人樂手演奏的早期紐奧良爵士樂

* 自由爵士樂(Free jazz)

自由爵士樂是在50年代末發展成型,他摒棄了傳統保守的節奏、和聲以及鏇律構成,追求更廣闊地自我表演空間。

* 鄉土爵士樂(Funk)

為了對抗冷爵士樂,50年代鄉土爵士樂在藍調的影響下誕生了,採用的是強有力的節奏和鄉土氣息的主鏇律。爵士樂術語中所謂的“鄉土樂”,早在與之全然不同的靈歌音樂中的鄉土樂出現許多年以前已然問世了。

* 融合爵士樂(Fusion)

混合了兩種或兩種以上音樂形式的爵士樂,爵士搖滾 就是如此。

* 特約演奏(Gig)

爵士樂現場演出。

* 硬博普樂(Hard bop)

50個年代博普樂的一大進展,情感更加深沉,藍調影響更多於原始博普樂的影響。

* 和聲(Harmony)

樂律相關的音符---通常是指同一音階或同一調的音符---在一起和諧自然地發揮;他與節奏、鏇律合稱爵士樂的主要組成部分。

* 即興樂(Improv)

即興演繹的音樂形式,其創作靈感並非僅僅依賴於爵士樂。

* 即興演繹(Improvisation)

未經事先深思熟慮、自由演繹的鏇律發展。或者完全自然天成,或者由某一部早已有之的樂曲鏇律、和聲或節奏演變而來。短小的獨奏和全篇樂曲都可以即興演繹:關鍵是自然。

* 連奏樂段(Legato)

流暢.與段奏樂段截然相反,後者音樂是斷斷續續的。

* 主流(Mainstream)

自20年代至今的經典、中間大路、未加電聲處理的爵士樂。最初諸如博普樂、自由爵士樂和莫達爾(Modal )爵士樂這樣的革新化演奏風格甫一問世時,並不包括在主流音樂之中,但隨著時光流逝,主流也向革新風格作出了一些讓步。

* 莫達爾爵士樂(Modal)

50年代末發展成型的音樂形式,他是在一連串音階或調式上作文章,而不是在和弦上即興發揮;其中諸多調式應該是西方音樂中家喻戶曉的音階,或是比較深奧、歷史悠久的調式。

* 現代派演奏者(Modernist)

這一術語大約用於過去的30年間,用來定義那些對現代爵士樂的所有形式都十分關注的樂手們;他們具有高瞻遠矚的目光,絕非鼠目寸光之徒。

* 音高(Pitch)

音符的位置,及音符的高低。

* 撥奏(Pizzicato)

手指演奏低音提琴等弦樂器的技巧。

* 複合節奏(Polyrhythm)

兩個或兩個以上彼此衝突的節奏同時演奏。

* 拉格泰姆樂(Ragtime)

爵士樂問世之前出現的一種切分音樂曲或稱粗劣參差的音樂。

* 節奏(Rhythm)

音樂或強或弱、或長或短的節拍的組織。節奏是爵士樂與眾不同的特色之一。

* 即興重複段(Riff)

經多次反覆演奏的短小、易上口的樂曲,或優美或富於節奏感。

* 音階(Scale)

以或上升或下降的順序排列一組音符的組織形式。

* 擬聲唱法(Scat)

模擬樂器即興演奏的一種歌唱方式。

* 靈歌爵士樂(Soul Jazz)

60年代在硬性爵士樂基礎上發展而來、源於福音歌的爵士樂。

* 演出必備的流行音樂(Standards)

流行歌曲,許多出自音樂片,是爵士樂的即興演奏的基礎。

* 跨躍彈奏法(Stride)

30年代的鋼琴演奏風格,因演奏者左手跨躍的動作而得名。

* 搖擺舞曲(Swing)

樂手在常規節拍與強調音之間設定的張力,或在那個常規節拍之前,或在其後,搖擺樂曲在二、三十年代發展成型,不過所有的爵士樂都有這種擺動,那是古典音樂所未有的。

* 音質(Timbre)

樂器或人的聲音的音調或音色。

* 傳統爵士樂(Traditional jazz)

最初用於界定紐奧良爵士樂,將他和搖擺舞曲區分開來。此後,傳統爵士樂又用來描述40年代紐奧良音樂和迪西蘭德爵士樂的復生,以及50年代末英國模仿的爵士樂。

* 顫音(vibrato)

通過迅速而輕微地顫動音調的音高,產生豐富的音調色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