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伐曲線

拉伐曲線為經濟學家拉弗提出的,關於稅率和稅收的倒U型曲線。拉弗曲線一般情況下,稅率越高,政府的稅收就越多,但稅率的提高超過一定的限度時,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投資減少,收入減少,即稅基減小,反而導致政府的稅收減少,描繪這種稅收與稅率關係的曲線叫做拉弗曲線。

供給學派經濟學家亞瑟·拉伐(Arthur Laffer),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了戰後美國稅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後,建立了一個反映稅率和稅收之間函式關係的模型,在一個直角坐標繫上畫出了一條上凸的曲線,這就是著名的“拉伐曲線”(Laffer-Curve)。這一理論對於幫助美國經濟擺脫“滯脹”狀態,獲得高速增長,刺激投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而使得拉伐曲線在里根政府執政期間成為“政策型曲線”,也使得供給學派經濟學成為當時美國的“官方經濟學。”
他說明了稅率的提高不一定對應稅收收入的提高,原因是稅收過高會不鼓勵人們努力工作,以至於總稅收減少,里根曾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拍電影賺過大錢,”在那時,戰時附加所得稅達百分之九十,“你只能拍四部電影就達到最高稅率的那一擋了,因此,我們拍完四部電影就停止工作,到鄉下度假。”高稅率使人們更少的工作,低稅率使人們更多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