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電站設計

抽水蓄能電站設計

《抽水蓄能電站設計(套裝共2冊)》結合工程實踐,對抽水蓄能技術與工程設計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總結介紹。內容包括:抽水蓄能電站的地位和作用、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與工程設計的特點、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前景等。

內容簡介

《抽水蓄能電站設計(套裝共2冊)》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抽水蓄能電站設計(上冊)》目錄:
第一篇緒 論
第一章抽水蓄能電站的地位和作用
1.1 電力系統的形成和特點
1.2抽水蓄能電站工作原理
1.3抽水蓄能電站的類型
1.4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
第二章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
2.1 國內抽水蓄能電站發展情況
2.2世界抽水蓄能電站發展概況
第三章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技術與工程設計的特點
3.1抽水蓄能電站的選點規劃
3.2抽水蓄能電站的樞紐布置
3.3地質勘察
3.4抽水蓄能電站的上、下水庫
3.5抽水蓄能電站的引水發電系統
3.6抽水蓄能電站的機電設備
第四章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前景
4.1應解決好抽水蓄能電站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4.2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前景
第二篇 抽水蓄能電站規劃設計
第一章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必要性分析
1.1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必要性的再認識
1.2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必要性論證的主要工作內容
1.3地區社會經濟現狀及發展
1.4地區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1.5地區電力系統現狀及電力發展規劃
1.6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必要性主要論證分析工作
1.7電力系統動態需求分析
1.8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必要性綜合分析和結論
1.9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必要性論證工作內容的變化
第二章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1抽水蓄能電站站址普查
2.2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3福建省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第三章抽水蓄能電站主要水能參數選擇
3.1裝機容量選擇
3.2上、下水庫特徵水位選擇
3.3輸水道尺寸選擇
3.4水泵水輪機額定水頭選擇
第三篇 抽水蓄能電站樞紐布置
第一章抽水蓄能電站樞紐的特點
1.1具有上、下兩個水庫
1.2庫水位變幅大、變動頻繁,水庫防滲要求高
1.3引水發電系統水頭高
1.4機組安裝高程低
1.5水庫泄洪建築物設計需考慮發電流量和天然洪水疊加的影響
1.6水庫初期運行充排水問題突出
第二章樞紐總體布置
2.1布置原則
2.2工程等級及洪水標準
第三章樞紐建築物總體布置型式
3.1純抽水蓄能電站樞紐布置
3.2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樞紐布置
第四章工程實例——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4.1概況
4.2工程地質特點
4.3上水庫布置
4.4下水庫布置
4.5輸水系統布置
4.6廠房系統布置
4.7樞紐布置特點
第四篇 抽水蓄能電站水文氣象條件
第一章概述
1.1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特點
1.2抽水蓄能電站水文計算主要內容
1.3抽水蓄能電站水文計算特點
第二章氣象條件
2.1氣象要素
2.2水面蒸發分析
第三章水文基本資料蒐集與覆核
3.1基本資料蒐集
3.2基本資料覆核
第四章徑流分析計算
4.1徑流分析計算的任務和內容
4.2徑流系列及其代表性分析
4.3設計徑流分析計算的方法
4.4不同水庫類型設計徑流分析計算
4.5桐柏抽水蓄能電站徑流分析計算
第五章洪水分析計算
5.1洪水分析計算的任務和內容
5.2洪水分析計算方法
5.3根據流量資料推算設計洪水
5.4根據暴雨資料推算設計洪水
5.5地區綜合法估算設計洪水
5.6不同水庫類型設計洪水分析計算
5.7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技施設計下水庫設計洪水分析計算
第六章泥沙分析計算
6.1泥沙分析計算的任務和內容
6.2懸移質泥沙分析計算
6.3推移質泥沙分析計算
第七章水位流量關係
7.1有實測資料時水位流量關係曲線擬定
7.2無實測資料時水位流量關係曲線擬定
參考文獻
第五篇 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地質問題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區域構造穩定及地震
第三章上水庫(壩)
3.1工程地質特點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3.2地質勘察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3.3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評價
3.4工程實例
第四章下水庫(壩)
4.1工程地質特點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4.2地質勘察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4.3工程實例
第五章輸水發電系統
5.1工程地質特點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5.2地質勘察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5.3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評價
5.4工程實例
第六章天然建築材料
6.1工程地質特點
6.2料場選擇原則
6.3地質勘探內容及方法
6.4工程實例
6.5料場地質勘察的注意事項
第六篇 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
第一章上、下水庫樞紐布置
1.1影響水庫布置的主要因素
1.2壩軸線的選擇
1.3壩型選擇
1.4傾斜地基上的土石壩
1.5泄洪建築物布置
第二章庫盆防滲與排水設計
2.1滲流控制標準
2.2防滲方案選擇
2.3垂直帷幕防滲
2.4鋼筋混凝土面板防滲
2.5瀝青混凝土面板防滲
2.6土工膜防滲
2.7黏土鋪蓋防滲
2.8庫區排水
2.9庫岸穩定
第三章上、下水庫的泄洪、放空
3.1上水庫泄洪設施
3.2上水庫放空設施
3.3下水庫泄洪設施
3.4下水庫放空設施
第四章攔沙排沙設施
4.1設定攔沙排沙設施的必要性
……
第七篇 抽水蓄能電站輸水系統
第八篇 抽水蓄能電站發電廠房
……
《抽水蓄能電站設計(下冊)》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7)水庫蓄水排沙要求。
在工程泥沙問題較突出的河流上修建抽水蓄能電站時,要充分考慮泥沙淤積的影響和排沙設施布置的要求。
(8)進出水口水工布置要求。
抽水蓄能電站進(出)水口布置,一方面要考慮庫區地形和泥沙淤積情況;另一方面為了改善取水水流條件,要考慮進(出)水口前有足夠開闊的水面和死水位以下有一定的淹沒深度,確定死水位時必須滿足這些要求。
(9)寒冷地區冬季結冰影響。
嚴重的結冰會占據一定的有效庫容,影響運行效益。因此,嚴寒地區抽水蓄能電站水庫特徵水位的確定需要考慮結凍的影響。
(10)機組發電流量對設計洪水位的影響。
對於入庫洪水流量相對較小,而機組發電流量相對較大的上(下)水庫,洪水調節計算時應考慮機組發電流量對設計洪水位的影響。
3.2.2死水位選擇
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死水位的選擇與進(出)水口布置、水庫泥沙淤積、水庫正常蓄水位及水庫消落深度、機組水頭及其變化幅度、水庫初期蓄水等都有密切關係,進而影響到工程設計的各個方面,因此需通過技術經濟綜合比較確定。
上、下水庫死水位比較工作一般在電站裝機容量已經選定的前提下進行,各死水位方案可按水庫蓄能量指標相同的原則擬定。即各死水位方案的電站裝機容量和水庫蓄能量指標是一樣的,其工程效益是相同的,死水位比較方案主要反映的是其自身建設條件、運行條件和投資的差異。
上、下水庫的死水位應分別進行比較選擇,方法基本相同。上、下水庫死水位選擇方法和步驟如下:
(1)根據進(出)水口水工布置要求、泥沙淤積及水庫地形條件擬定若干上水庫或下水庫的死水位方案,對應下水庫或上水庫的死水位暫以擬定值考慮(當對應下水庫或上水庫的死水位已經選定時,則採用選定值)。
(2)根據發電出力過程及抽水人力過程,進行能量轉換計算,按蓄能量指標相同原則確定各死水位方案相應的上、下水庫正常蓄水位;根據設計洪水成果及泄洪設施布置,進行洪水調節計算,確定各方案上、下水庫設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提出各死水位方案的主要水能參數指標。
(3)開展各方案的工程樞紐布置設計、機電設備及金屬結構選擇、施工組織設計、水庫淹沒處理和環境保護設計和工程投資估算,從電站自身角度分析各方案的差別。
(4)開展技術經濟比較,由於各死水位方案的電站裝機容量和水庫蓄能量指標相同,故死水位各方案的工程效益是相同的,因此主要考察各死水位方案建設條件、運行條件和工程投資差異,主要包括進(出)水口布置條件、水庫泥沙淤積影響、水庫水位消落深度、機組尺寸、水頭及變化幅度、樞紐布置及工程量、水庫淹沒及環境影響、水庫初期蓄水、工期、工程投資等,經綜合比較選定上水庫或下水庫的死水位。當死水位變化引起機組投產進度差異時,工程初期發電效益將不相同,此時需補充經濟財務比較方面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