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關擊柝

抱關擊柝

抱關擊柝,出自於《孟子·萬章下》篇,指守關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

基本信息

典故

出處

孟子孟子
《孟子`萬章下》篇

“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釋義:如果是因為貧窮,那就應該辭去尊貴的而居於卑賤的職位。辭去尊貴的而居於卑賤的,辭去富裕的而居於貧窮的,怎么樣才合適呢?那就是守關打更。

荀子`榮辱》篇

“故仁人在上,則農以力盡田,賈以察盡財,百工以巧盡械器,士大夫以上至於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盡官職。夫是之謂至平。故或祿天下,而不自以為多,或監門御旅,抱關擊柝,而不自以為寡。故曰:“斬而齊,枉而順,不同而一。”夫是之謂人倫。詩曰:“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蒙。”此之謂也。”

釋義:所以仁人處在君位上,那么農民就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用在種地上,商人就把自己的精明全都用在理財上,各種工匠就把自己的技巧全都用在製造器械上,士大夫以上直到公爵、侯爵沒有不將自己的仁慈寬厚聰明才能都用在履行公職上,這種情況叫做大治。所以有的人富有天下,也不認為自己擁有的多;有的人看管城門、招待旅客、守衛關卡、巡邏打更,也不認為自己所得的少。所以說:“有了參差才能達到整齊,有了枉曲才能歸於順,有了不同才能統於一。”這就叫做人的倫常關係。《詩》云:“接受小法與大法,庇護各國安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實例列舉

韓愈

韓愈韓愈
(唐)《爭臣論》:“ 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
意林》卷六引晉顧夷《義記》:“國無道而屍大位,可恥也;國有道而有抱關擊柝,亦恥也。”

王安石(宋)《謝執政啟》:“蓋聞抱關擊柝,所以待士之為貧。”

黃宗羲(清) 《明夷待訪錄·胥吏》:“天下之吏,既為無賴子所據,而佐貳又為吏之出身,士人目為異途,羞與為伍……非如孔孟之時,委吏乘田,抱關擊柝之皆士人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