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甲營村

披甲營村位於平度西部,804省道北,2005年,耕地面積3560畝,居民326戶,1158人。經濟總收入370.56萬元,居民人均所得3200元。農副產品是村莊主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基本信息

山東省平度市披甲營村

村莊由來

明末,有一支兵馬在東南邊安營(現在門村公社大營、小營兩村)往西進取,到此地披掛上馬,故取名披甲營,此名延用。

政區人口

位於平度西部,804省道北。東鄰小營村,西靠李家埠,南連劉家莊 ,北隔匯流河。2005年,耕地面積3560畝,居民326戶,1158人。

經濟狀況

該村以發展農業為重點。2005年,發展個體餐飲、服務業戶10戶,從業20餘人,經濟總收入370.56萬元,居民人均所得3200元。其中,餐飲服務業收入18萬元。

優勢產業

農副產品是村莊主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社會事業

1998年,社區居民吃上了自來水。截止到2005年,有國小1處,衛生室1處,老年人活動中心1處,固定電話234部,有線電視用戶262戶。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分別為85%和89.2%。

河北省霸州市披甲營村

【概況】披甲營村位於南孟鎮區東南2.5公里處,距霸州市區6公里。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3459畝。全村567戶,2218口人,全部為漢族。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02年人均收入4196元。
【建制沿革】披甲建設於宋朝年間,宋朝時期稱披家營。相傳宋兵與北國作戰時,此地為宋朝將官披甲出戰迎敵的地方,故依同音為披甲營,沿用至今。1949年起隸屬霸縣五區。1953年6月起隸屬霸縣三區李家營鄉。1957年起隸屬辛店鄉。1958年起隸屬南孟紅旗公社辛店管理區。1961年8月起隸屬南孟公社,披甲營分為三個大隊,即東營、中營、北營,後於1972年春合併為一個大隊。1984年1月起隸屬南孟鄉。1984年5月至今隸屬南孟鎮。
【知名人士】王泰,1938年2月投身抗日,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春擔任霸縣一區區長,1941年9月任一聯縣一、二、三聯區區長,1942年在與日軍作戰中,不幸犧牲,年僅34歲。
【藝術】京劇班、高蹺會,組建於1954年,成員來自本村,逢年過節為村民表演助興。
【文物】解放前,披甲營村有老爺廟、奶奶廟,解放後拆除。
【主要成就】近年來,披甲營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根據市場需求,種植蔬菜、蘑菇、花卉等作物。發展養殖專業戶5戶,養豬600頭,養羊500隻,養雞10萬隻。有企業兩攤,商業服務攤點30個。從事出租、建築業人員1000餘人。先後打機井100眼,修橋三座,架設動力線15000米。改造了照明、水利線路。購買、更換變壓器5台。打深水井1眼。修磚道5000米。
【大事記】1963年洪水成災,秋季絕收。
【現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黨支部書記:倪和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