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五錢

折五錢

折五錢指一枚值五文、折合五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3.2~3.6厘米,輕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錢中,均有折五錢。亦有稱“當五錢”者。

歷史回顧

(圖)折五錢折五錢

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1110年)所鑄行大觀通寶錢,計有小平、折二、折三、當五、折十等數十種版式。但唯折五大觀錢式卻文獻記載不明,著墨不多,歷代錢幣學著作只言及北宋大觀年間蔡京更鑄當五夾錫錢。據章如愚《群書考索續集》卷六十之財用門記載:“徽宗大觀元年詔,河北昨鑄夾錫當五錢,其樣制大小類當十銅錢,若或行用,奸民趨利,染為銅色,私作當十,難以驗察,宜改鑄當二。自今可令計備物料,廣鑄當二,以足一路之費。”對這一史料所記,復旦大學葉世昌教授分析後認為:“河北所鑄當五夾錫錢大小如當十錢,如果以為主要原料,就不可能鑄得那樣大了。正因為是鐵錢,所以既使大小如當十錢,仍擬作當五用。”他說:“改鑄為當二後,錢形也不見得縮小很多。”這一結論旁證於一段史料,既《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卷二八大觀二年八月庚辰:大觀二年河北西路提點刑獄許良肱、張叔元,轉運判官張翬各降一官,罪名就是未能禁止‘本路小民以藥染擦夾錫錢如銅色,與當十錢混淆’。既然當二夾錫錢仍能同當十錢混淆,而且混淆時要用藥染擦為銅色,

(圖)折五錢折五錢

也可見是鐵錢而非銅錢。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足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1)、大觀當五錢乃夾錫鐵錢。否則,不會再被“小民染為銅色”; (2)、大觀當五錢樣制大小類當十銅錢。否則,當不可能“與當十錢混淆”,被“私作當十”,而“難以驗察”。

從上述史料分析推論,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引出這樣幾條基本的認識: (一)、北宋大觀初年鑄行過大觀折五錢 (二)、折五大觀是被作為夾錫錢 式鑄造的 (三)、大觀當五錢是北宋河北路鑄錢司鑄行 (四)、折五大觀類同於大觀當十錢,其大小樣制無顯著的差別 (五)、大觀當五的鑄行時間不長,可以說镟鑄即停,便改鑄當二 (六)、折五大觀錢的鑄行時間約在大觀元年初的一段極短的時間 (七)、大觀當五錢的鑄行與北宋奸相蔡京推行夾錫錢制度有關 (八)、折五大觀並非與折十大觀搭配鑄行,但與折十大觀的開鑄時間較近

夾錫鐵錢

(圖)折五錢折五錢

如果依據上述,折五大觀錢為夾錫鐵錢。那么,大觀當五有沒有銅錢呢?筆者認為是有的。按北宋錢監的鑄錢規例,必定先製做出母錢,再由母錢翻鑄出若干樣錢。泉界前輩馬定祥大師曾經手的二枚官爐當五錢如是銅錢的話,筆者的個人觀點: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夾錫鐵錢的樣錢或者說開爐試范樣錢。如此說成立,則大觀當五銅錢的鑄量必定極少。既是試范樣錢,鑄造精整,錢體厚重,非一般行用之錢所能比。折五大觀錢是北宋二十四路之一的河北路鑄錢司鑄造,因镟鑄即停,改鑄折二,並沒波及或推廣到其它各路,故其罕見程度可想而知。既如此,折五大觀之夾錫錢或其它年號、版式之夾錫錢亦使歷代泉學家和收藏家難窺其貌。錢幣學家戴志強先生及其同仁近幾年來展開了廣泛的考證工作,他們會同陝西、河南、廣西、甘肅、寧夏等省錢幣學會進行了大範圍的出土實物調查,並對從這些地區採集的300餘枚大鐵錢進行了電鏡能譜掃描分析,其結果是真正的夾錫錢如鳳毛麟角,在陝西出土的數百枚類似鐵錢中,亦僅發現了二枚“夾錫錢”,其稀有程度非同一斑。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方面應與大觀當五夾錫錢的鑄行時間短、鑄錢監單一、鑄造範圍窄等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與當時的奸相蔡京政治上的幾度起落有關。據史載,大觀元年蔡京復相,便復又推行夾錫錢;大觀三年六月蔡京又被罷相,曾任戶部郎的范坦奏請,從三年到四年,各路鑄錢監便相俱停鑄夾錫錢。《宋史.徽宗紀二》記載:大觀三年,“詔以兩浙鑄夾錫錢擾民,凡東南所鑄皆罷。明年,並河北、河東、京東等路罷之,所在監、院皆廢。”再者,蔡京推行夾錫錢的目的是收斂錢財,補國庫之空虛,他是以推行夾錫錢為幌子來推行鐵錢,故北宋的夾錫錢實質上是鐵錢。由於夾錫錢的推行不利民生,民間甚厭之。再加上夾錫錢時行時禁,反覆無常,危害愈深,就連徽宗皇帝也感嘆曰:“夾錫錢之害,甚於當十銅錢”。奸相蔡京政治上的反覆,也使其反對派對夾錫錢的停用、回收、毀損嚴重,既使僥倖埋沒於泥土,也因其質地“脆惡易毀”,倖存於後世的也是鳳毛麟角。因此,當五夾錫錢與當五銅錢一樣如泉海一鶴,早已飄緲無跡,為今人所難得一見之尤物了。

外形樣子

(圖)折五錢折五錢

著名的錢幣學家彭信威教授曾提到:“史書說當五(大觀)是夾錫鐵錢。可是夾錫鐵錢是什麽樣子,歷來的錢幣學家和收藏家都說不出來。而銅錢中卻有一種比折三厚重的,一般人都把它看作當五錢。這種錢數目必較少,也許是初鑄的折三錢。”大家知道,彭信威教授生前在有收藏界“半壁江山”的上海與當時的泉界名流羅伯昭、鄭家相、張迥伯、馬定祥、沈子槎、郭若愚等來往較密,但亦沒曾確識過大觀折五錢,並對坊間的流行說法提出了質疑和看法。錢幣大師馬定祥先生在批註丁福葆著〈歷代古錢圖說〉時言及曾經手二品折五大觀錢,但只說是官爐錢,並未註明銅鐵錢,更無圖片數據傳於後世。查近幾十年來所出之諸錢譜均是人云亦云,相互翻錄,並無實質性的創見。馬老前輩乃泉界的泰山北斗,泉德泉識,無人能及。他一生四海搜羅,廣見博識,卻只過手二品大觀折五錢,可見當五大觀豈是時下諸錢譜所標註之品、之級、之價矣!寫到此處,筆者有點大言不慚:曾於1999年夏有幸見過一品很開門的大觀折五銅錢,生坑美品,錢體厚重,邊廓整肅,精美絕倫。該錢文字風格與折三大觀錢有明顯不同,錢緣比折三大觀稍寬,倒確類同於一種微寬緣的折十大觀錢,但錢徑又明顯小於折十錢。記得當時筆者曾拿折十大觀錢與之比較,約小於折十錢3mm左右。按一般標準折十大觀錢徑當在39mm--40mm之間,則那枚折五大觀錢徑應在36mm--37mm之間,明顯大於折三大樣,應是折五大觀無疑。當時審視錢文書體鐵劃銀鉤,筆力遵勁,極具徽宗瘦金書法神韻。至今回想起來,猶如劃石刻沙,仍歷歷在目矣!

太平天國珍稀錢

右圖這枚折五型太平天國背豎文“太平”錢,老坑老銹,據華光普《中國古錢大集》第1861頁中介紹,此錢迄今共發現五枚,此文足以說明這枚錢幣的罕見性。太平天國錢是清代後期農民起義軍政權鑄幣(1851-1864),包括小平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型及鎖庫大錢、花錢等。以太平天國聖寶六字為面,背文或互相輪換形成多種版式。

珍稀的太平天國折五錢珍稀的太平天國折五錢

其幣質包括黃銅、青銅、紅銅、鐵、鋁、金、銀等。這枚折五型屬青銅質,徑2.9厘米,厚0.2厘米,太平天國鑄幣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會會眾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3月攻占並定都南京後,改名為天京,於朝天宮內設爐鑄錢,隨後舉兵北伐西征,頒布天朝田畝制度,1856年達到鼎盛,同年發生天京變亂繼而石達開分軍出走,太平天國由盛而衰。太平天國是我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場農民革命運動,這場叱吒風雲的運動,從洪秀全率眾起義,到建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僅僅維持了十一年的時間。
按歷史過程講,太平天國鑄幣時間短,存世量少,又歷經多次的政治運動,百姓不敢存留的情況來分析,能保存下來的農民起義軍貨幣應屬鳳毛麟角,稱其為泉中珍品並不過分。

珍稀的太平天國折五錢珍稀的太平天國折五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