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設計手冊

抗震設計手冊

《抗震設計手冊》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6月1日出版的書籍,作者:(美)法扎德·奈姆,譯者:王亞勇。

基本信息

書名:抗震設計手冊(原著第2版)

定價: ¥110.00元 出版/發行時間: 2008-06-01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作者: (美)法扎德·奈姆
譯者: 王亞勇
ISBN: 9787112097623
版次: 1
開本: 16
頁數: 803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2003年出版的《抗震設計手冊》(第二版),書中內容主要根據美國幾本現行的有關規範編寫,有些還直接引用了美國統一建築規範(UBC1997)、國際建築規範(IBC 2000)、國家減輕地震災害計畫(NEHRP)的有關指南和套用技術理事會規範(ATC40)等規範和指南的內容。全書涉及的內容包括:地震地面運動,地震地質和場地效應,結構動力學基本原理和等效靜力分析方法,建築設計要求,結構層間位移和橫向穩定設計,樓板抗震設計,鋼、鋼筋混凝土、木和砌體等各類結構和非結構的抗震設計,現有建築抗震加固設計和隔震結構設計等,還討論了基於性能的地震工程以及計算機在抗震設計中的套用。對每種建築結構還提供若干算例,具有很強的工程實用價值。本書作者都是美國地震工程和抗震設計領域著名的教授和工程師,有的是直接參與美國有關結構抗震設計規範的制訂。通過本書可以看出,美國建築抗震理論與實用設計方法的一些現狀,以及他們所執行的主要抗震標準規範的基本規定。
本書可供建築工程抗震研究與工程設計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抗震科學研究與教學人員閱讀。

本書目錄

原著致謝辭
譯者序
原序
第1章 地震地面運動特徵
1.1 引言
1.2 全球地震活動性
1.3 地震成因
1.4 地震斷層源
1.5 地震波
1.6 地震破壞機理
1.7 地震的度量
1.8 震源模型
1.9 地震危險性估計
1.10 地震和地面運動估計
1.11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震地面運動與反應譜
2.1 引言
2.2 地面運動記錄
2.3 地震地面運動特性
2.4 地面運動的影響因素
2.5 地震危險性估計
2.6 地面運動估計
2.7 地震反應譜
2.8 反應譜的影響因素
2.9 設計譜
2.10 非彈性反應譜
2.11 能量和能量譜
2.12 人工合成地震動
2.13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岩土工程設計要點
3.1 引言
3.2 場地和土壤條件
3.3 場地效應
3.4 土壤液化
3.5 地震沉降、沉陷和差異密
3.6 滑坡和傾斜
3.7 洪水、海嘯和湖嘯
3.8 土與結構相互作用
3.9 斷層斷裂
3.10 側向地震土壓力
3.11 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 結構動力反應
4.1 引言
4.2 動力平衡方程
4.3 單自由度體系
4.4 基本動力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反應
4.5 廣義坐標原理
4.6 非線性單自由度體系回響
4.7 多自由度體系
4.8 多自由度體系非線性回響
4.9 計算結構反應的驗證
參考文獻
第5章 水平地震作用的線性靜力方法
5.1 引言
5.2 規範的基本原理
5.3 1997年版統一建築規範的規定
5.4 2000年版國際建築規範的規定
5.5 結論
第6章 建築設計要求
6.1 引言
6.2 建築方案設計的特點及其作用
6.3 分析方法
6.4 建築的一般特徵
6.5 建築布置不規則性對結構抗震的影響
6.6 建築平面布置問題
6.7 建築豎向布置問題
6.8 受限於結構的建築構造設計
6.9 防震縫
6.10 建築師與工程師的關係
6.11 展望未來
6.12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層間位移和橫向穩定性設計
7.1 引言
7.2 層間位移設計要求
7.3 層間位移,P-△效應,橫向穩定性
7.4 實用的二階分析技術
7.5 層間位移設計過程
7.6 抗震規範對層間位移和P-△分析的要求
參考文獻
第8章 樓板的抗震設計
8.1 引言
8.2 樓板性能分類
8.3 樓板剛性的確定
8.4 影響樓板性能的主要因素
8.5 規範中關於樓板設計的相關規定
8.6 算例
參考文獻
第9章 鋼結構的抗震設計
9.1 引言
9.2 抗彎框架的性能和設計
9.3 中心支撐框架的性能和設計
9.4 偏心支撐的性能和設計
9.5 設計算例
參考文獻
第10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
10.1 引言
10.2 結構抗震延性設計
10.3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構件的性能
10.4 抗震設計規範條文
10.5 某12層框架剪力牆結構代表性構件抗震設計舉例
參考文獻
第11章 木結構和砌體結構建築抗震設計
11.1 引言
11.2 LRFD/木結構的極限狀態設計
11.3 LRFD/砌體結構的極限狀態設計
11.4 側向地震力和水平樓板
11.5 水平彈性板(膠合板)
11.6 帶有CMU牆的L型建築
11.7 CMU細高牆(出平面受力)
11.8 剪力牆設計
參考文獻
第12章 現有建築的抗震加固
12.1 引言
12.2 抗震加固的目的
12.3 常見問題
12.4 加固標準
12.5 常用的加固方法
12.6 算例
參考文獻
第13章 非結構體系和構件設計
13.1 概述
13.2 性能目標
13.3 非結構構件特性
13.4 設計標準
13.5 建築構件的設計
13.6 設備與電器部件
參考文獻
第14章 隔震結構設計
14.1 介紹
14.2 隔震的注意事項
14.3 隔震系統的基本構件
14.4 力-撓度特性
14.5 隔震設計原則
14.6 隔震的可行性研究
14.7 設計規範要求
14.8 隔震體系的構建
14.9 隔震器設計步驟
14.10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 基於性能的地震工程
15.1 引言
15.2 抗震設計和結構性能的不確定性
15.3 AYC40
15.4 FEMlA 273和FEMA 274
15.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6章 抗震設計中的計算機套用
16.1 引言
16.2 地震記錄
16.3 地震活動性監測
16.4 地震危險性分析
16.5 損失估計,情景分析和規劃
16.6 EERI/IAEEO全球住房百科全書項目
16.7 安裝儀器的建築物的地震反應分析
16.8 結構分析與設計
16.9 結論
參考文獻
英中譯名對照
附錄單位換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