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捕小行星計畫

抓捕小行星計畫

抓捕小行星計畫,是由歐巴馬政府宣布的對近地小行星實施的一項勘測、捕捉、取樣、研究的計畫,通過該計畫對小行星登入、取樣,積累經驗,為最終登入火星做準備。

概述

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一位高級官員2013年4月6日證實,美國宇航局(NASA)將加速對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勘測,在十年之內派遣太空人登上小行星帶回樣品,最終目標是火星登入計畫。這一表態或標誌著“抓捕”小行星計畫即將開始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該任務是為了加快“完成總統交辦的任務”,歐巴馬總統曾下達目標,在2025年之前,將太空人送到一顆小行星上。
其表態證實了美國參議院科學和太空委員會主席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5日的公開發言,後者表示,美國宇航局準備實施小行星捕捉和登入計畫,有可能提前4年實現太空人登上小行星的目標。

構想

科學家們認為,與其讓太空人到遙遠的地方冒險,還不如把小行星捕捉回來再登入,既安全又能完成任務,帶入近月軌道後的小行星還可作為繞月空間站或太空基地,未來登入火星時還可作為一個空間中轉站。
2013年初,美國宇航局向白宮提交了一份“抓捕小行星方案”,總投資超過26.5億美元,4月3日已就這一計畫向國會提出了1億美元的啟動資金申請,標誌著這項史無前例的方案或即將進入實操階段。
“這真是一個聰明的概念,”尼爾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找到一個理想的候選小行星,用機器捕獲並把它帶回來。”

實施

根據“抓捕小行星”計畫,NASA將發射一艘特製捕捉艙,其在接近直徑約25
多國合作
英尺、重約500噸的目標時會釋放出一個大袋子,利用束帶包裹小行星,最終在太陽能的推進下,將小行星拖至近月軌道。
顯然這趟使命是一個空間技術的試驗場,NASA的未來火箭系統將派上用場。此外,多家私人航天機構也表示要執行類似計畫。俄羅斯遭受突如其來的流星雨襲擊事件,使得科學家將目光更多地轉移到危險級近地小行星上來。

抓捕過程

NASA將發射一艘特製的“小行星捕獲艙”,該捕獲艙在接近目標時會
抓捕過程
釋放出一個直徑50英尺(約合15.2米)的袋子,用其套住小行星,隨後捕獲艙會打開推進器將小行星推離原有軌道、帶入近月軌道,而未來進行太空探索的太空人可以把這顆小行星當成一個中轉站。
若要成功捕捉小行星,需滿足三個條件:首先要能找到一個滿足重量、大小等條件的近地小行星;其次還要準備一套足夠強大的太陽能電動推進系統,能夠將小行星帶離原有軌道;最後要能在2025年安排相關人員對這顆小行星進行勘探和開採。
開發小行星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提出,只不過直到現在相應的技術才成熟到足以令夢想變為現實。在近月軌道放置一顆近地小行星,將為人類的太空探索提供一種全新的獨特體驗,如此的成就有可能激發一個國家的潛能。

意義

小行星捕捉計畫能幫助美國開發出“扭轉”危險小行星軌道的技術,也為2030年左右將太空人送往火星做準備。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項目主管約曼斯(Donald Yeomans)認為,這項計畫不會威脅地球安全,因為如果這種大小的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會被燒毀。
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施,將是人類首次“操控”天體,是人類第一次為了生存而修改太空。政府檔案描述這是一項鼓舞人心的任務,因為它“將人類送到比以往更遠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