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人理論

把關人理論

把關人理論,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1947年)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盧因認為,在研究群體傳播時,信息的流動是在一些含有“門區”的渠道里進行的,在這些渠道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範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1950年傳播學者懷特將這個概念引進新聞研究領域明確提出新聞篩選中的“把關”(gate-keeping)模式

概念

傳播者不可避免地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視角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這種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的傳播行為就叫做把關(即守門),凡有這種傳播行為的人就叫做把關人(守門人)。

簡介

1、“把關人”又稱“守門人”。“把關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在研究群體中信息流通渠道時提出的,1947年,盧因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中系統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範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管道。

2、20世紀50年代,傳播學者懷特將這一概念套用於新聞研究,提出了新聞傳播的“把關”過程模式。懷特認為,新聞媒介的報導活動不是“有聞必錄”,而是對眾多的新聞素材進行取捨選擇和加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播媒介形成一道關口,通過這個關口傳達給客群的新聞或信息只是少數。懷特的“把關”模式的不足在於沒有意識到把關是一種組織行為,而認為它主要是新聞編輯基於個人主觀判斷的取捨選擇活動,此外這個模式沒有說明新聞把關的標準。

標準

1、新聞信息的客觀屬性 2、專業標準和市場標準(新聞價值和新聞要素) 3、媒介組織的立場和方針。

實質

1、大眾媒介的新聞報導與信息傳播並不具有純粹的“客觀中立性”,而是根據傳媒的立場、方針和價值標準而進行的取捨選擇和加工活動。

2、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儘管受到媒體的經營目標、客群需求以及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但是與媒介方針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內容更容易優先入選、優先得到傳播。

3、媒介的“把關”是一個多環節、有組織的過程,其中雖有記者、編輯個人的活動,但是“把關”的結果在總體上是傳媒組織的立場和方針的體現。

面臨挑戰

挑戰一:把關人的角色被弱化
傳統媒體的信息控制通過各個層級的把關人來完成,“把關人”在傳統媒體中處於決定媒介內容的支配地位。網路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動媒介”,在網路傳播中並不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傳播者的概念,傳播者和受傳者的區別在減小。網路傳播使昔日的把關人失去了信息傳播中的特權,“把關人”這一傳統角色在逐漸弱化。
網路論壇傳播更是一種典型的“去中心化”的信息流動。在網路論壇里,把關人角色被弱化的現象更嚴重。網民在論壇上獲得信息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即可以自己控制以何種方式獲得信息,還可以隨時就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反饋。在網路論壇傳播中,人們更多的是採取討論交流、評價質疑等十分便捷及時的互動方式接收信息。這種互動性方式使“把關”角色被弱化。
挑戰二:把關的可行性降低
網路傳播信息的迅捷性和無障礙性大大降低了“把關”的可行性。網路論壇的網民可以自由地發布信息,導致無數個體化的傳播主體浮出水面,無數個信息發布點在世界範圍開放。這就給謠言藉助各種先進的傳播手段進行快速、廣泛的傳播提供了條件。由於傳播的迅速,論壇把關人可能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一些帖子就已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把關人處境尷尬。
其次,網路論壇的海量信息也導致把關難度加大。海量的信息常常混淆客群的視聽,使其目不暇接,甚至會對信息的真假慢慢喪失基本的判斷能力。而對於把關人,每天發布千條信息以下的中小型網站的審核工作就能將工作人員累垮,更別說再審核網站的互動社區裡的帖子。所以論壇信息的海量存在這一事實又進一步降低了“守門”的可行性。
挑戰三:把關權的分化
網路是一種沒有中心的“蜘蛛網”,傳者和客群都是這個網上的一個個節點。也就是說,網路論壇中,傳播權幾乎已經完全被大眾所分享,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在網路論壇中就分解為以下幾個層面。
1.網民個人。網路論壇中的廣大網民擁有信息採集和發布的權利,他們可以向全世界發言,享受著高度自由的傳播權。所以網路論壇的傳播讓每一個網民可以自己充當傳播的把關人。也正因為這樣,信息的真實性與意見的可靠性首先是由網民自己來“把關”。網民通過論壇發表意見或信息,就是進入了公共輿論空間,因此網民對自己所發布的信息要把好出口關,不能信馬由韁。首先網民要把自己管好,不製造虛假信息,不傳遞虛假或可疑的信息;其次要幫政府管好,發現虛假或可疑信息,及時舉報,主動驗證和闢謠。網民既是謠言的傳播者,也是阻止謠言傳播的主力軍。有不少網民擁有揭露謠言的知識、能力和意願,或者掌握著戳穿謠言的事實,網民應該自己在網路論壇上提供真實信息,揭露謠言。
2.網站編輯。網路媒介帶進來一大批新的媒介從業人員,那就是網站編輯。由於目前我國網民的素質普遍不太高,所以網站編輯的“把關人”角色發揮著很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對信息的真實性、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等進行審查,保留修改甚至刪除的權利;另一方面,採取必要的技術手段,過濾掉不該出現的“糟粕”辭彙。
3.版主角色。網路論壇還存在著一群較為特殊的“把關人”——版主,即網站論壇的管理人員,其職能是推動該版面的討論風氣,並儘可能經常發表與該版內容有關的文章或回答論壇網民的問題。從“把關”的過程看,他們居於網民與網站編輯之間,處於第二道關卡的位置。從本質上看,他們仍屬於網民,但又不同於一般網民。版主的管理是引導網路論壇最直接的方式,版主有責任及時刪除有明顯失據的言論、含不雅文字、有人身攻擊傾向、與該版內容無關以及其他違反該論壇有關規定的信息。
主持論壇的版主是不可忽視的網路“把關人”。版主與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職能相近,但兩者在一些方面還有差別。版主在論壇傳播中扮演的不是傳統媒體中的絕對主導者角色,而是相對的管理和引導者角色,他們要在健康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自律的約束下,為網民提供一種價值觀念與審美情趣的標準,以使網路論壇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
4.媒體外部組織及環境。這裡主要是指媒介制度。其表現形態主要是國家政府或相關行業組織制定的法律法規及職業守則等。法律法規通常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職業守則則是較為軟性的自律規範。這一層“把關人”雖然不居於“把關”工作的“第一線”,卻是最後也是最強有力的一道關卡,它能保證社會各種傳播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不至於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網路論壇當然也不例外。2003年12月,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30多家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共同簽署了《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自律公約》,承諾自覺接受管理和公眾監督,堅決抵制有害信息。這體現了政府對網路媒體“把關人”的約束和引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