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新鎮貓頭山

扶新鎮貓頭山

貓頭山位於北流市扶新鎮茂化村與沙垌鎮秀塘村交界處,主峰海拔740多米,屬於雲開大山山脈的組成部分,貓頭山與茂化水庫相互輝映,風景優美,是度假旅遊的好處。

概況

貓頭山雖不高,但因奇險而出名。主峰南側為懸崖峭壁,北側亦極陡,僅西側及東側能上下,為易守難攻之勢。因此曾有山大王在山頂盤踞,現在於側峰仍可見遺留的山寨石基。

從扶新圩至貓頭山約4公里,鎮政府現已開通扶新至貓頭山的四級公路,坐車約10分鐘即可到山腳。從扶新圩進入,翻過坳徑嶺,形象逼真的貓頭山就會遠遠出現在眼前。 現公路已開至半山,機車可直上半山。從半山爬上山頂約需一個小時。山頂相當平整,占地大約30多畝,只長草不長樹。

山的南側有一座石壁,人們叫做將軍壁。從對面遠望,一位頭帶鐵盔腰扎玉帶手牽戰馬精神抖擻的將軍活靈活現。山頂北側現有梁瑛廟一座。據說是為了紀念曾造福一方百姓的梁瑛大王而建。

另外,在山的北部山腳,有一蝙蝠洞,據說也深不可測,有成千上萬的蝙蝠棲息其中。

貓頭山東邊僅靠著面積四百多畝的茂化水庫。此水庫的蓄水及引水解決了下游三個鎮扶新白馬大倫數十萬人的飲水及上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並在下游建成三個水電站,是北流市較大的水庫之一。水庫周圍環境優美,常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水庫水清如鏡,如一塊碧玉鑲嵌於群山之中。徜徉其中,如世外桃源。

傳說

貓頭山的傳說

傳說古代有一鼠妖帶領群鼠禍害當地,搞得民不聊生。人們為了解除鼠患,燒香求神來祈求上天消除鼠患,因此驚動了天神,於是派下神貓下人間捕鼠除害。神貓和妖鼠鬥了三天三夜,妖鼠當然敵不過神貓,敗走他處。等神貓一上天,妖鼠又捲土重來害民。為了保民平安,神貓再次下人間。為了長保當地人民平安,神貓決定日夜守候除害。當地民眾終得安居樂業。天長日久,神貓便化作此山,貓頭山因此而得名。

仙人洞的傳說

在山東面一側的半山腰上人一個洞,當地人稱仙人洞,光石門就有三十米厚,已經關上,只剩下一條縫,剛好夠人爬進去。據說該洞可通達信宜市金垌鎮,戰亂時期曾有土匪藏匿其中,禍害百姓。

傳說古時仙人在洞記憶體放著三缸白銀。過去當地民眾生活困難的時候可到洞中借取白銀,度過難關後必須償還。但後來有貪財者借走白銀,卻以瓦礫償還,仙人一怒之下把洞口石門關閉,僅能容一人側身進入。後有人曾進入此洞,發現此洞大而深不可測,更奇的是進入此洞手電筒無法發光,只能用火把照明。 在七八十年代,曾有很多人想進去,因為傳說裡面有抗戰時期日本鬼子留下的幾箱黃金白銀(一說是以前山大王留下的),石門就是用炮炸才關上的,貓頭山也不止現在那么高,也是用炮炸低的。 據說,有人爬過進去,但進去後手電筒會用不了,而且會找不到出來的路。後來有人在前人的基礎上,拿著米糠進去,帶火把替代手電筒,進去的時候一路撒米糠作標記,曾發現有一個地方被石牆封住,裡面的周圍,屍骸滿地,一路上也是很多屍骨。 這就是傳說,自此之後,無人敢再踏近一步。洞口是有,但傳說的真實性無從考究,曾有人想開發茂化水庫做風景區,此洞亦是景點之一,只因開發費用太高而擱淺。

剿匪的傳說

傳說曾有山大王利用貓頭山易守難攻之勢在貓頭山上盤踞,禍害當地百姓。經多次圍攻均無果。後得一當地人出謀相助,以羊咩陣破之。

一月黑風高之夜,把山羊嘴巴紮緊,身上插上點燃的香,一人趕羊從山的北面佯攻,引開賊眾的注意力,而大隊人馬則從東面及西面悄悄進逼,兩面夾攻。當賊眾反應過來時,大隊人馬已經殺入山寨。

山大王被一刀砍首,身首分離,人頭飛到對面山,而屍首則跌落懸崖。至今在對面山的石壁上仍有一個白色圓形印記,人們說那是山大王的人頭;而貓頭山南側石壁上則有一人形白色印記,當地人叫“白人”,說是山大王的屍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