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伯恩哈德

托馬斯·伯恩哈德

托馬斯·伯恩哈德(1931一1989),奧地利最有爭議的作家,一位真正富有個性的作家,作為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在70年代中期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作為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伯恩哈德一生著述甚豐,他的創作力之充沛也令人驚訝,他的作品涉及詩歌、小說、戲劇等幾乎所有文學領域,被譯成27種文字,他的戲劇在全世界各大主要劇場不斷上演。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伯恩哈德先後獲得數十種重要的文學獎項,包括德過最重要的文學獎項畢希納文學獎、奧地利國家獎等。但他很快對這些獎項失去了興趣,從此,他拒絕接受任何文學獎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他在70年代中期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最終瑞典評審會鑒於他對獎項的態度,決定避免去碰這個釘子。

基本信息

托馬斯·伯恩哈德(1931一1989)是奧地利最有爭議的作家,對他有很多稱謂:阿爾卑斯山的貝克特、災難作家、死亡作家、社會批評家、敵視人類的作家、以批判奧地利為職業的作家、誇張藝術家、語言音樂家等等。伯恩哈德是一位真正富有個性的作家。目光深邃,直面人的生存危機;筆鋒銳利,穿透任何的掩飾和禁忌。確切地說,他是位誇張藝術家,擅長在無法講述故事的邊緣講述故事,懂得用誇張使生存變為可能,以幽默使世界變得可以忍受。伯恩哈德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寒霜》、《歷代大師》,劇本《鮑里斯的生日》等。他先後獲得數十種重要的文學獎項,包括德國最重要的畢希納文學獎、奧地利國家獎等。
伯恩哈德“曾是一個不幸的人,在經歷了不測命運的無數次打擊後,他一生不僅同自身的問題抗爭,同時也和奧地利官方對抗。他藝術地強調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消極面,因此也引發了許多對他的不滿和批評。不可否認的是,托馬斯-伯恩哈德的貢獻在於,他把奧地利從舒適享受的生活中喚醒,使之開始進行富有價值的思考。而這恰恰是藝術的眾多使命中最重要的一個。”
伯恩哈德這位以桀驁不遜著稱的“是非作家”,在歐洲尤其是他的故鄉奧地利,曾多次因批判現實而引起軒然大波,1968年在接受奧地利國家獎的儀式上,他就毫不留情地抨擊奧地利的政治和現實。在他1989年去世前立下的遺囑中特彆強調,他所有發表的作品在他死後著作許可權規定的時間內,禁止在奧地利以任何形式發表。
作為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伯恩哈德一生著述甚豐,他的創作力之充沛也令人驚訝,他的作品涉及詩歌、小說、戲劇等幾乎所有文學領域,被譯成27種文字,他的戲劇在全世界各大主要劇場不斷上演。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伯恩哈德先後獲得數十種重要的文學獎項,包括德過最重要的文學獎項畢希納文學獎、奧地利國家獎等。但他很快對這些獎項失去了興趣,從此,他拒絕接受任何文學獎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他在70年代中期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最終瑞典評審會鑒於他對獎項的態度,決定避免去碰這個釘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