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計

打草驚蛇計為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三計,1、指對於隱蔽的敵人,己方不得輕舉妄動,以免敵方發現我軍意圖而採取主動;2、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動,中我埋伏,聚而殲之。

概述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②,陰之媒也③。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 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反覆去做,即反覆去叩實而後動。
③陰之媒也:陰,此指某些隱藏著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
媒,媒介。
“復者,陰之媒也”,意即反覆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
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古人按語說: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揮其鋒。兵書云:“軍旁
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孫子·行
軍篇》)。
兵法早已告誡指揮者,進軍的路旁,如果遇到險要地勢,坑地水窪,蘆葦密林,
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而被埋伏之敵所殲。
可是,戰場情況複雜變化多端,有時已方巧設伏兵,故意“打草驚蛇”,讓敵軍中
計的戰例也層出不窮。
打草驚蛇之計,一則指對於隱蔽的敵人,己方不得輕舉妄動,以免敵方發現我
軍意圖而採取主動;二則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動,中我埋伏,聚
而殲之。

故事

打草驚蛇,語出段成式《酉陽雜俎》:唐代王魯為當塗縣令,搜刮民財,貪污
受賄。有一次,縣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貪髒。他見到狀子,十分驚駭,情不自禁地
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
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
置、 運動狀況再說。
公元前627年, 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裡應外合,
奪取鄭國都城。大夫蹇叔以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鄭國肯定
會作好迎戰準備。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等三帥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隊出發時.痛
哭流涕地警告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給
士兵收屍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鄭國得到了秦國襲鄭的情報,逼走了秦國安插的
奸細,作好了迎敵準備。秦軍見襲鄭不成,只得回師,但部隊長途跋涉,十分疲憊。
部隊經過崤山時,仍然不作防備。他們以為秦國曾對晉國剛死不久的晉文公有恩,
晉國不會攻打秦軍。哪裡知道,晉國早在崤山險蜂峽谷中埋伏了重兵。一個炎熱的
中午,秦軍發現晉軍小股部隊,孟明十分惱怒,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
突然不見蹤影。孟明一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這時鼓聲震天,殺
聲四起,晉軍伏兵蜂湧而上,大敗秦軍,生擒孟明視等三帥。秦軍不察敵情,輕舉
妄動,“打草驚蛇”終於遭到慘敗。當然,軍事上有時也可故意“打草驚蛇”而誘
敵暴露,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
李自成起義部隊逐步壯大,所向披靡,公元1642年,圍困明朝都城開封。崇禎
連忙調集各路兵馬,援救開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對開封的包圍部署。敵人二十五
萬兵馬和一萬輛炮車增援開封,集中在離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李自成為了
不讓援軍與開封守敵合為一股,在開封和朱仙鎮分別布置了兩個包圍圈,把敵軍分
割開來。又在南方交通線上挖一條長達百里、寬為一丈六尺的大壕溝,一斷敵軍糧
道,二斷敵軍退路。敵軍各路兵馬,貌合神離,心懷鬼胎,互不買帳。李自成兵分
兩路,一路突襲朱仙鎮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隊,造成“打草驚蛇”的作用,一路牽制
力量最強的左良玉部隊。擊潰虎大威部後,左良玉果然因被圍困得難以脫身,人馬
損失過半,拚命往西南突圍。李自成故意放開一條路,讓敗軍潰逃。哪知,左良玉
退了幾十里地又遇截擊,面臨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溝,馬過不去,士兵只得棄馬渡溝,
倉皇逃命。這時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擊,敵軍人仰馬翻,屍填溝塹,全軍覆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