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糖擔

打糖擔的,擔子上那塊散發著糖稀和芝麻香味的飴糖,在孩子們的眼裡,是一道難以抵擋的誘惑,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孩。

打糖擔

“丁丁嘡,丁嘡丁,丁嘡丁嘡丁嘡丁——”,手中一支小釘錘,兩片小鐵板,在搖晃中發出有節奏的響聲;肩上挑一副舊籮筐,一頭籮筐上的方木板上擺著一塊厚約一寸余,直經約2尺、圓形、用糖稀、麵粉、芝麻熬制而成的飴糖。籮筐中擺著一些牙膏皮、舊牙刷、豬宗毛、長頭髮、廢鐵絲、破布鞋、橡膠鞋底、銹銅鎖之類的廢舊物品及破爛。這就是上世紀中葉活躍在鄉村的“打糖擔”。
打糖擔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孩,所以,擔子上那塊散發著糖稀和芝麻香味的飴糖,在孩子們的眼裡,是一道難以抵擋的誘惑,往往惹得孩子們垂涎欲滴,跟屁蟲似的追著“打糖擔”上村下村地跑。
“打糖擔”進村不用吆喝,一陣“丁丁嘡嘡”的“擊打樂”,孩子們的心中立馬注射了一針興奮劑,早已望眼欲穿的小孩一個個忙碌起來:有的從抽屜里翻出早已準備好的幾支錫牙膏皮;有的從旮旯里取出儲存多時的幾根廢鐵絲、舊鐵片;有的從閣樓上取下一把洗淨曬乾的豬宗毛,大家爭先恐後地擠到打糖師傅面前。打糖者接過物品,粗粗瞟上一眼,便將其丟進籮筐中,忙用小鐵扳在飴糖上量好微量的份額,用小釘錘輕輕一擊打鐵板,一小塊香噴噴、嗄巴脆的飴糖便按照打糖者的心愿,敲打下來。在此類交易中,沒有開口問價,更無討價還價,全憑打糖者一人“打”了算。膽大調皮的小孩見師傅太苛刻,一邊央求道:“師傅,再打過去點吧,我給了你3支牙膏皮哩”,一邊用手揀起一小碎糖塊塞進嘴裡。
小糖塊一到手,嘴饞的孩子立即大口咀嚼起來,有的則含在口中,細品慢咽著那絲絲甜味;更有從小就“孝悌為先”,十分懂事,拿著一塊糖,趕緊來到鍋灶前,非要媽媽先嘗一口不可。
打糖擔雖然三天兩頭來村子轉悠,但每次都有大小不同的收穫,因為人們的生活中,新商品用過之後總會有一些用來包裝的廢舊物品。打糖擔正好成了廢物再生利用、變廢為寶的“中介傳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