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圓場

“打圓場”有別於“和稀泥”,它是從善意的角度出發,以特定的話語去緩和緊張氣氛、調節人際 關係的一種語言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有著積極的意義。“打圓場”有技巧。

名詞

“打圓場”有技巧。如何才能使之收到最佳的效果呢這裡,不妨先聽一個小故事:
有個理髮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3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髮,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髮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髮,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短。”徒弟不語。師傅笑著解釋:“頭髮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髮,顧客邊交錢邊嘟囔:“剪個頭花這么長的時間。”徒弟無語。師傅馬上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面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髮,顧客邊付款邊埋怨:“用的時間太短了,20分鐘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張,不知所措。師傅馬上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故事中的這位師傅,真是能說會道。他機智靈活,巧妙地“打圓場”,每次得體的解說,都使徒弟擺脫了尷尬,讓對方轉怨為喜,高興而去。他成功地“打圓場”的經驗,給了我們諸多啟示

講究

“打圓場”要善用“吉言”
以“動聽”的話語來打動顧客,求得顧客的歡喜,是師傅成功“解圍”的首要訣竅。“吉言順耳”,愛聽“吉言”幾乎是人們共有的一種心理。師傅巧妙地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在顧客抱怨時,有針對性地擇用其易於接受的話語來博得對方的歡喜。這樣,顧客的抱怨消釋了,先前不快的心理得到“吉言”的“熨撫”,“欣喜而去”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打圓場”應“揚長避短”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包含著兩重性,其中的對與錯、利與弊是相對的。辯證地看待問題,得體地“揚長避短”,是“打圓場”的又一技巧。師傅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採取“揚長避短”策略,用巧妙的語言去作解釋,通過“揚長”,引領對方換個視角,對先前不滿意的事來一番變位思考,讓對方從一個新的角度去體會佳妙之處,從而高高興興地接受自己的觀點。
“打圓場”用語需幽默
幽默是化解尷尬的良方,幽默的話語常能令人轉怨為喜,開懷大笑,並且能使人在笑聲中有所悟,有所得。如故事中這位師傅使用的“首腦”一詞就頗為幽默。將頭說成“首腦”,寓諧於莊,調侃中不失文雅,莊重中又含風趣,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顧客的身份。顧客能不開心地大笑嗎再看那“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面書生”之語,更是幽默詼諧、妙語解頤。至於“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您何樂而不為”的解釋,幽默的話語中又含帶了“與時俱進”的因素,頗有時代氣息,這就大大地增加了說服力,更易為對方所接受。
“打圓場”不是不著邊際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調的詭辯,它是一種說話的藝術。認真學習並掌握這種藝術,注意在特定的場合中“察言觀色”,適時得體地“打圓場”,能有效地擺脫尷尬和煩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