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圍

打圍

打圍是鄂倫春族人集體狩獵的方式。早先,這種集體出獵是由鄂倫春族組織家庭成員進行。

簡介

【拼音】dǎ wéi

【釋義】

1、打獵。因須多人合圍,故稱。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吳長文使虜》:“ 吳長文使虜,虜人打圍無所獲,忽得一鹿,請南使觀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有那趙卿打圍到此,教俺何處躲者?”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七回:“打圍良久,太史奏‘日已中矣。’”

蕭紅 《生死場》四:“他們想到一百里路外去打圍,弄得幾張獸皮大家分用。”

2、四面圍起來。

宋 范成大 《次韻徐子禮鶯花亭》:“山碧叢叢四打圍,煩將舊恨訪黃鸝。”

清 顧祿 《清嘉錄·新年》:“ 蔡雲《吳歈》詩:‘冶容少婦入人海,輕薄兒童慣打圍。’注云:‘新年遊玩 圓妙觀 ,婦女之容飾妖邪者,遊人環集,謂之打圍。’”

3、古代一種兒童遊戲。後亦用以稱玩骨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打圍》:“骨牌之戲有曰打圍者,不知何昉。按北人以田獵為打圍,又以狹邪游為打茶圍。

《南部新書》辛:‘駙馬韋保衡之為相,以厚承恩澤,大張權勢。及敗,長安市兒忽競彩戲,謂之打圍,不旬餘, 韋禍及。’今骨牌戲殆沿之。”

描述

自槍枝傳入後,這種集體打獵活動打破了家庭界限,由臨時自發組成的“打圍”小組“昂阿”取而代之。每到適時時候,獵人們便互相走家串戶,相約進山。獵人們首席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塔坦達”為“昂阿”首領。一路上,“昂阿”成員一切聽從首領的指揮,砍柴、做法、搭帳篷、餵馬飼犬。一旦獵犬發現了獵物的蹤跡,“塔坦達”立刻指揮若定,獵人們齊心協力,一會兒引誘,一會兒包抄圍攻,一會兒又左堵右截,最終馴服強悍的野獸。

獵期過後,所有捕獲物在全體成員之間平均分配,而領頭人“塔坦達”往往只要一份最次的獸肉,因此獵人們對“塔坦達”非常敬重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