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兩邊拉法

古代治療肩關節脫位的手法名稱,現代將其發揮為坐位拔伸復位法和布帶牽引復位法。

解讀

手兩邊拉法為古代肩關節脫臼的復位手法,具體操作為:令患者正坐,一助手立於患者背後,雙手從患者兩腋下繞胸前抱緊不動;另一助手握健側腕部固定不動;醫者雙手緊握患肢配合健側助手用力相對牽引,如覺到滑動感,即已復位。

現代根據以上內容,將其加以改進,《中醫骨傷科學》中記有坐位拔伸復位法和布袋牽引復位法。

中醫套用

1、坐位拔伸復位法操作:

患者低坐,先用熱敷或舒筋藥水挫擦患部以解除肌肉的緊張,助手從健側抱住患者身體,即一手穿過患肩腋下,一手伸過病人胸前,壓住患者健肩,術者握住患肢與助手相對牽引拔伸,待肱骨頭拔出後,在維持牽引的同時用膝頂住肱骨頭向上抬,抬到骱內有響聲,表明肱骨頭已滑入關節囊。

2、布帶牽引復位法操作:

布帶牽引腹位法:一助手用一寬大布帶繞過胸背向對側牽引,另一助手用寬布帶繞過腋窩向外上方牽引,術者握患側手腕向下牽引,三人協同逐步用力,即可復位。

3、適應症:

新鮮性肩關節脫位確診後,及時治療,24小時以內採用手法整復一般不需麻醉。

4、復位後的表現:

(1)肩部豐滿圓隆,方肩畸形消失,雙肩對稱。

(2)患肢手掌搭於對側肩峰,肘部內側能緊貼胸壁。

(3)腋窩、鎖骨下或喙突下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

(4)肩關節能作被動活動。

(5)X線攝片顯示肩關節復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