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海戰

所羅門海戰

所羅門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在太平洋索羅門群島上的的重大戰鬥,前後進行了數次次,以法西斯日本對抗美澳盟軍為作戰雙方。從第一次到第三次的所羅門海戰,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九個海戰,使得美日兩軍數目龐大的艦艇沉沒海底,鐵底海峽這人名字的來源,記錄了在所羅門海的猛烈戰鬥中美軍和日軍損失艦艇的巨大數量,這次海戰深深地影響到日本國內。至於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局勢,由於日軍未能驅逐島上的美軍,也未能向島上運送援軍和供給,島上日軍陷入困境,竟出現了人吃人現象,最後成為南太平洋小島上的孤魂野鬼。

基本信息

簡介

從第一次到第三次的所羅門海戰,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九個海戰,使得美日兩軍數目龐大的艦艇沉沒海底,鐵底海峽這人名字的來源,記錄了在所羅門海的猛烈戰鬥中美軍和日軍損失艦艇的巨大數量,這次海戰深深地影響到日本國內。

戰鬥開始

水彩畫水彩畫

1942年6月,日軍為實現其完全控制太平洋,占領澳洲以及群島的野心,發動中途島海戰,結果遭到失敗,美軍開始了反攻。

1942年(昭和17年)7月,為切斷美、澳(澳大利亞)聯繫的作戰之需,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入的日軍,開始修建飛機場。在臨近完成的8月7日,美軍第一海軍師1萬1千人開始在島上上陸。日軍守備隊(海軍機場建設隊2571人和第84警備隊所屬150人)向山中退卻。同一天,茲拉吉島也有美第一海軍師8000人上陸,在這裡和日軍守備隊(第3特別陸戰隊700人)交戰,守備隊“玉碎”。

接著,拉巴爾航空隊的日軍零式戰鬥機18架、轟炸機9架、魚雷機27架出擊,擊落美軍21架飛機,但己方有6架未回歸,3架未著陸就被擊毀。次日8號,日軍又有陸上攻擊機23架、零式戰鬥機14架出擊,擊傷敵驅逐艦1艘,重傷運輸船1艘,但日軍有陸上攻擊機18架、零式戰鬥機1架未能歸來。

戰鬥歷程

1942年8月21日夜,拉包爾日軍司令部得知一木支隊被殲,非常震驚,這才意識到瓜島美軍並非是小股部隊,決定於次日派出增援部隊,爭取在8月底前奪回瓜島。山本以第8艦隊全力保障增援部隊的航渡安全,以聯合艦隊主力乘機誘出美軍的航母編隊消滅之。為實現這一企圖,他幾乎將所有在南太平洋的作戰艦艇分為五部分都投入作戰:

第一部分是先遣群,編有主力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千歲號),載有水上飛機22架,巡洋艦6艘,驅逐艦8艘,負責偵察敵艦隊的動向,並將其引向主力所在方向,當主力與敵交戰時積極給予支援掩護。第二部分是牽制群,編有輕型航母1艘(龍驤號),載有戰鬥機16架和魚雷機21架,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負責設法吸引美軍航母的艦載機,為主力的攻擊創造條件。第三部分是主力群,由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編有航母2艘(翔鶴號和瑞鶴號),載有戰鬥機53架、轟炸機41架、魚雷機36架,戰列艦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擔負主攻任務,當美軍艦載機被牽制群吸引時,乘機攻擊美軍航母。第四部分是對岸射擊群,編有巡洋艦4艘,以艦炮火力轟擊瓜島美軍機場和陣地,為增援群的行動提供火力準備和支援。第五部分是增援群,由田中賴三少將指揮以1艘輔助巡洋艦和4艘舊驅逐艦改裝的快速運輸艦運送1500人的地面部隊,由1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護航,負責將地面部隊送上瓜島。山本親自乘“大和”號戰列艦,由1艘護航航母和3艘驅逐艦掩護,位於索羅門群島以北海域,實施全面指揮。並在索羅門群島部署了十餘艘潛艇嚴密監視美軍動向。

美軍深知如果不能掌握瓜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就無法對島上部隊進行補給和增援,那樣瓜島也將得而復失,鑒於南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在薩沃島海戰中損失慘重,海軍作戰部長諾克斯上將決定從美國本土及珍珠港等地區抽調艦艇加強南太平洋,但這些艦艇尚未到達,根據澳大利亞在索羅門群島各島嶼所設立的海岸偵察哨以及空中偵察的情報,就發現日軍聯合艦隊主力已從特魯克南下,顯然極有可能將採取重大行動,戈姆利只得使用現有兵力準備迎戰,其主力就是弗萊徹指揮的第61特混編隊,該編隊下轄三個大隊:第11大隊,由弗萊徹親自指揮,編有航母1艘(薩拉托加號),載有戰鬥機36架、轟炸機37架、魚雷機15架,巡洋艦2艘,驅逐艦5艘。第16大隊,由金凱德少將指揮,編有航母1艘(企業號),載有戰鬥機36架、轟炸機37架、魚雷機15架,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6艘。第18特混大隊,由諾伊斯少將指揮,編有航母1艘(黃蜂號),載有戰鬥機29架、轟炸機36架、魚雷機15架,巡洋艦3艘,驅逐艦7艘。

1942年8月23日凌晨,弗萊徹的艦隊到達瓜島以東海域,隨即被日軍1艘潛艇發現,並立即報告山本。南雲獲悉這一訊息便命令主力群由航行序列改為戰鬥序列,加速南下,準備攻擊美軍。十時許,美軍的一架偵察機發現日軍的增援群,弗萊徹接到報告於十四時四十五分派出轟炸機31架、魚雷機6架前去攻擊,十六時十五分瓜島的“仙人掌”航空隊也起飛23架飛機前去攻擊,入夜後,美軍又派出5架水上飛機向目標海域飛去,但以上三批飛機都沒有找到日軍增援群,只好扔掉炸彈魚雷返航。這是因為日軍增援群的司令田中經驗豐富,他見被美軍偵察機發現立即掉頭向西北規避,駛出了美軍飛機的作戰半徑,躲過了美軍的攻擊。弗萊徹又接到情報說日軍的航母還在特魯克附近活動,他判斷近幾天不會有大規模戰鬥,便令第18特混大隊返回南方加油,其餘兩個大隊則繼續在馬萊塔島以東活動。這一決定使得他在以後的戰鬥中失去了一支勁旅,顯得有些勢單力孤。

所羅門海戰所羅門海戰

8月24日晨,美軍兩個大隊在馬萊塔島東南海域,而日軍的大多數戰術群也到達馬萊塔島東北海域,雙方相距300餘海里,而且通過昨天的偵察都知道對方就在附近,只是不清楚對方的具體位置。十一時,美軍的一架水上飛機發現了日軍的牽制群,但弗萊徹不大相信,沒採取攻擊行動。十三時許,日軍牽制群的“龍驤”號航母起飛6架轟炸機和15架戰鬥機,前去攻擊瓜島機場。這些飛機遇到了美軍“仙人掌”航空隊的有力攔截,被擊落一大半,沒有能破壞瓜島機場,但卻起到了誘敵作用。弗萊徹從雷達上發現這一情況,認為這是日軍主力的航母編隊,立即命令“薩拉托加”號航母出動30架轟炸機和8架魚雷機前去攻擊。但隨後不久,美軍的一架水上飛機又報告在已知目標(即日軍牽制群)的東北六十海里處發現日軍1艘航母,這是日軍的先遣群。十四時三十分,“企業”號航母的偵察機發現了以2艘航母為核心的日軍大艦隊,也就是日軍的主力群。弗萊徹這才感到形勢有些不妙,馬上命令攻擊日軍牽制群的機群轉向攻擊日軍主力群,但由於航母與出擊機群之間的通訊聯絡不暢,機群沒有接到這一命令,於十五時五十分到達“龍驤”號上空,此時“龍驤”號正逆風航行準備起飛第二批飛機,美軍30架轟炸機從4200米高空實施俯衝轟炸,8架魚雷機則分為兩隊從左右兩面以60米高度270米近距離投雷,“龍驤”號規避不及,被一條魚雷和十餘枚炸彈擊中,艦體左傾20度,大量進水,於當天二十時沉沒。

當主力群司令南雲得知美軍艦載機前去攻擊牽制群,認為時機已到,於十四時許派出第一攻擊波,計攻擊機27架,戰鬥機10架。十五時又出動第二攻擊波,計攻擊機27架,戰鬥機9架,直撲美軍航母編隊。與此同時,日軍先後有兩架偵察機飛臨美軍航母編隊,雖被美軍擊落,弗萊徹認為日機在被擊落前一定已經發出了報告,自己的位置肯定已經暴露,下令做好防空戰鬥準備,增加了在空中巡邏和甲板待命的戰鬥機數量,並將隊形變為防空隊形,為分散日軍的攻擊力量,兩個大隊拉開了十餘海里的距離,考慮到“企業”號距敵較近,弗萊徹命令“企業”號負責統一指揮兩艘航母的戰鬥機。幾分鐘後,“企業”號雷達發現88海里外有一批日機飛來,弗萊徹立即命令兩艘航母上的13架轟炸機和12架魚雷機全部起飛,前去攻擊日軍航母;甲板待命的戰鬥機也全部升空,這樣空中警戒的戰鬥機已增加到53架。

十六時二十五分,空中警戒的戰鬥機報告發現日機。“企業”號的戰鬥機引導員本來計畫在日機展開前進行攔截,但由於空中飛機數量很多,航母與飛機,飛機與飛機之間通訊頻繁,導致通訊阻塞,引導截擊的命令無法及時發出。十六時二十九分,日軍機群到達距“企業”號30海里處,分為幾隊展開,這就使美艦雷達顯示屏上圖象混雜,戰鬥機引導員分不清敵我,無法指揮攔截。美軍戰鬥機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在距“企業”號25海里處上前攔截,雙方發生了激烈空戰,日機被擊落6架。十六時四十分,日機開始對“企業”號實施俯衝轟炸,當時第16大隊已排成防空環形隊形,“企業”號位於中央,周圍有9艘軍艦環護,以猛烈高射炮火進行攔阻射擊,“企業”號還不時以大舵角急轉彎規避攻擊。由於日軍飛行員的素質比中途島戰役時下降很多,加上美軍炮火猛烈,日軍魚雷機在占領攻擊陣位前就被全部擊落,轟炸機也只有少數幾架突破投彈,“企業”號被命中3枚250公斤炸彈,炸毀升降機兩座,引發大火,炸死72人,船舷漏水,艦體橫傾,所幸傷勢不重。日機離去後,“企業”號進行了緊急搶修,僅用一小時就撲滅了大火,恢復平衡,航速達到24節,能夠接受飛機著艦。

日軍主力群的第二攻擊波一直飛到距“薩拉托加”號50海里處也沒有發現美艦,因燃油消耗過半,只得返回。在日機來襲前起飛的“企業”號的11架轟炸機和7架魚雷機也沒有找到日軍主力群,轟炸機飛往瓜島機場著陸,魚雷機則返回了航母。而同時起飛的“薩拉托加”號的2架轟炸機和5架魚雷機卻意外發現了日軍的先遣群,隨即發動攻擊,擊傷了“千歲”號水上飛機母艦。這批美機除了2架魚雷機在聖克里斯托巴爾島迫降,其餘飛機都安全返回了母艦。弗萊徹接收了出擊的飛機後,天色已黑,為避免夜戰,率領艦隊向南撤退。日軍先遣群遭到攻擊後,高速向南追擊,還派出水上飛機前去搜尋,只發現1艘正在援救落水飛行員的美軍驅逐艦,再沒其他發現。當晚二十四時,山本下令撤出戰鬥,先遣群、主力群即以28節北撤。日軍只顧尋找美軍航母決戰,卻忘了保護增援群,增援群23日被美軍發現後,果斷向西北退避,這才避免遭到攻擊,在聖伊薩貝爾島附近逗留了一整天,於24日十二時再掉頭南下,計畫於25日將增援部隊送上瓜島。

8月24日九時三十五分,增援群到達馬萊塔島以北海域又被美機發現,瓜島的“仙人掌”航空隊立即起飛8架“無畏”俯衝轟炸機進行攻擊,日軍增援群中主要的運輸船“金龍丸”號被擊沉,旗艦“神通”號巡洋艦和另1艘驅逐艦被炸傷。不久,從聖埃斯皮里圖島起飛的B—17轟炸機也趕來助戰,將“睦月”號驅逐艦擊沉。鑒於缺乏空中掩護,加上所運送的部隊已經損失大半,拉包爾的日軍指揮部只好令其返航。晚上,日軍對岸射擊群對瓜島進行了炮擊,也沒有什麼顯著效果。索羅門群島以東海戰至此結束。此次海戰,日美雙方出動的主要兵力對比為:航母3:2,水上飛機母艦1:1,戰列艦3:1,巡洋艦16:4,驅逐艦30:11,日軍幾乎比美軍多一半,然而日軍被擊沉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被擊傷水上飛機母艦、驅逐艦各一艘,損失飛機90架。美軍僅一艘航母被擊傷,損失飛機17架。不僅殲滅美軍航母編隊的企圖沒有實現,而且向瓜島增援的目的也沒完成。可以說日軍在這次海戰中是徹底失利。究其原因,是日軍沒將向瓜島運送援軍作為當務之急,沒有全力保障增援群的安全。而是只顧攻擊美軍的航母編隊,忽視了對增援群的保護,因此當主力群撤退後,增援群就失去了空中掩護,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這是日軍作戰目的主次不分的重大失誤。

軍事力量

大本營擔心瓜達爾卡納爾島被敵人奪去,於是聯合艦隊第8艦隊從拉巴爾出發。1942年7月8日夜晚,在所羅門中央水域與美軍艦隊遭遇並發生激戰。

所羅門海戰所羅門海戰

雙方力量對比是:

日軍:第8艦隊(三川軍一中將)重巡洋艦“鳥海”(旗艦)

第6戰隊(五藤存知少將)重巡洋艦“青葉”“古鷹”“衣笠”“加古”

第18戰隊軽巡洋艦“天龍”“夕張”;驅逐艦“夕風”

其他特務艦“宗谷”等1艘和輸送船“明陽丸”參加

美、澳軍:

南方部隊(庫拉吉雷少將)重巡洋艦“澳大利亞”“康貝拉”“西卡谷”;驅逐艦“帕達松”“帕古來”

北方部隊(利夫谷露大將“比賽斯號”艦長)重巡洋艦“比賽斯”“葵思西”“阿斯多利亞”;驅逐艦“海露姆”“維露松」”

東方部隊輕巡洋艦“松休昂”“霍巴托”;驅逐艦“蒙森”、“萄加納斯”

雷達警戒部隊驅逐艦“萄魯”“拉爾夫塔爾伯特”

雙方損失

日軍輕傷:重巡洋艦“鳥海”, 戰死35人

美軍沉沒重巡洋艦4艘 ;重傷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 戰死1270人。

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美軍損失比日軍大得多。此後雙方在所羅門海域進行了8次海戰,各有勝負,雙方艦隻大量沉沒在海底,因此所羅門海峽被稱為“ 鐵底海峽”。但日軍在一系列海戰中的損失無法彌補,給其國內的形勢帶來了深刻影響。

至於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局勢,由於日軍未能驅逐島上的美軍,也未能向島上運送援軍和供給,島上日軍陷入困境,竟出現了人吃人現象,最後成為南太平洋小島上的孤魂野鬼。

鐵血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