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學的視野

所知學的視野

《所知學的視野》是一本全面系統“所知學”的書籍,作者張帆,他在書中對所知學的基本理論範疇進行了深入探討,並針對某些特殊領域中的問題套用所知學其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解釋。對與所知學相關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展開了較為廣泛的學術爭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所知學的基本理論範疇進行了深入探討,特別是對所知學中存在的諸多疑難問題給出了進一步的深入具體的說明。在第二部分中,著重探討了所知學的意義及其套用,並針對某些特殊領域中的問題套用所知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其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解釋。在第三部分中,對與所知學相關的諸多理論問題從不同的立場、方法、角度、側面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展開了較為廣泛的學術爭鳴。

目錄

第一章 所知學的基本理論和視閾

一 所知學的基本理論要點

(一)所知學的基本特徵

(二)為什麼要提出“所知”這一範疇

(三)實知與想知

(四) 知與不知、所知與非所知

(五)所知與獨立存在

(六)從所知學的角度研究學說史

二 為什麼說“不知與所不知”超不出“知與所知”所知學釋疑之一

(一) “知與所知”對“不知與所不知”的優先性與超越性

(二)何以會知道“不知”與“所不知”

三 為什麼所知不僅僅是事實、知不僅僅是實知所知學釋疑之二

(一)“所知”是否包含“所可能知道的”

(二)“所知”能否不是事實

(三)語詞、非陳述語句能否表達“所知”

(四)“想知”是不是“知”,“信”能否超出“知”

(五) 附論:幾個方法論問題

四 從知與所知的角度重構作為活動的意識

(一)兩種反映與反應:知與無知

(二)作為知的反映的幾種非意識類型

(三)作為想知的意識活動

(四) 意識活動作為具有超越性的間接反映

(五)意識在勞動中實現

五 從所知學的角度看語義的確立與理解

六 從所知學的角度看價值

(一)所知學的基本概念與所知學方法的基本原則

(二)價值的本質

(三)價值判斷、價值取向的基本模式

(四)價值判斷與價值取向的層次

(五)價值判斷與價值取向的類型

第二章 對所知學理論的理解和套用

一 關於所知學第一原理問題

(一)所知學第一原理的確定

(二) 關於所知學的第一原理的兩點推敲、考察

二 關於所知學之要義

(一)所知學發展概況

(二)構成所知學基本理論的最基本概念

(三)所知學的最基本概念之間的關係

三 關於真假的規定問題

(一) 已有觀點及分析

(二)所知學觀點及分析

(三)結論

四 從所知學的角度看新聞與價值

五 從所知學看胡塞爾的現象學本體論

(一)所知學與本體論和現象學

(二)胡塞爾的所知學的觀念論實在論的邏輯觀

(三)胡塞爾的所知學現象學本體論

第三章 所知學問題爭鳴

一 關於所知學的若干元理論問題

(一)“所知”究竟能夠用來指什麼

(二) 我們究竟有可能知道些什麼

(三) 我們究竟考察、研究的是什麼

二 信與知、相信與知道等相關係列範疇的關係問題

(一)相信、認為與知道

(二)對“知”、“知道”、“知識”等的誤用或濫用

(三)知道與證明、憑據

(四)知識是一種以經歷、感觸為前提條件的為真的信念

三 所知學與語言問題

(一)所知的被動性及其內容與對象問題

(二) 關於詞性及將來與可能的不對稱關係

(三)關於時態和模態

(四)權利、義務與言語常規

四 在何種條件下可以認可、接受“我知道T”之說

(一) 兩種意義上的對知、知道的認可和接受

(二)就真假義而言的對“我知道T”的認可、接受

(三)對“我知道T”之說的認可、接受的依據、憑證與理由

五 我們知道什麼??從知的獨白到知、信、行的視閾融合

(一)“所知”能否成為一切研究的邏輯起點

(二)對“怎樣才算知”的反思

(三)對“我們知道什麼”的反思:從知的獨白走向知、信、行的視閾融合

六 知、信與說的關係辨析

(一)“是”在認知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對於“知”的疑惑及其分析

(三)“信”貫穿於認知過程的始終

(四)“說”在認知過程中不可或缺

(五)結論

信念論視閾中知識論的根本問題

(一)古希臘至近代西方哲學關於“知識論的根本問題”

(二)現代西方哲學關於“知識論的根本問題”

(三)信念論視閾中知識論的根本問題

八 關於“知”、“信”之辯的考察與辨析

(一)考察問題的視角及理路

(二)對“知”“信”之辯的初步考察

(三)真假論者的“知”及其思想的結構性生髮點

(四)信念論者的“信”及其思想的結構性生髮點

(五)真假論者與信念論者思想的結構性生髮點的比較

(六)真假論者與信念論者產生爭論的原因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