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程發

""房"姓得姓於約公元前2300年前,是帝堯的後代。 不僅如此

“房“姓,在北宋編印的《百家姓》中列第170位。據上世紀80年代國家所作全國姓氏統計,房姓按人口數列於第199位。目前全國房姓約56萬人(海外也有約4萬),占全國總人口萬分之四,分布較廣,其中魯晉陝蘇粵5省較多,約占全國房姓人口的75%。
千百年來,房姓雖不屬大姓,但作為一個有4300年傳承歷史的中華古姓,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自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有一首《謁帝堯廟》詩:“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亦致薰風。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不光道出了中國古代賢王政治中“禪讓制”的由來與歷史功跡,也從另一個側面指明了天下房姓的由來。
一、 姓氏起源: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房"姓得姓於約公元前2300年前,是帝堯的後代。帝堯為黃帝五世孫,名放勛。公元前2357年,堯20歲時接替帝嚳當上了中原華夏酋幫的君主,成為中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並被後人尊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於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於陽城谷林(今山東省定陶縣),享年118歲。帝堯為中華人文開基之祖(中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堯帝時期開始),其統治時期被稱為"唐堯盛世",並有"堯天舜日"的成語流傳。
帝堯生十子,丹朱為其"胤嗣子"(嫡長子),出生時全身紅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紅上加紅")。丹朱開通聰明,智慧極高,是世界圍棋界始祖,並傳為史上圍棋第一高手,從小極受堯的寵愛。但其個性剛烈,做事堅決有主見,欠和順和政治智慧,被堯視為”不肖乃翁”。在那個天下災難頻仍的年代,堯帝本著"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胸懷,為能有一個帶領大家克服天災的繼任者,重點培養了沉靜內斂並有奇特孝行的舜,並最終把帝位"禪讓"給了舜。此乃“禪讓制”的肇初,也是千秋萬代化家為國"公天下"的典範。
丹朱公一開始被封于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為堯帝長子,故山西省長治市至今仍有一個"長子縣",該縣還有"丹朱鎮"及"丹朱大道"等名。據《路史·國名紀丁》載:帝堯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於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吳房故城),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禮樂加之,謂之虞賓,天子弗臣……”的記載,說明因"禪讓"之故,帝舜對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視之,對房人優禮有加。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竹簡史書《竹書紀年》則稱"丹諸(朱)辟(避)舜於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讓天下於舜,自己遠避於房地也。
同時,在堯的時代,圍棋的另外一個作用是用於占卜,堯將帝位禪讓舜,卻把棋藝傳給愛子丹朱,後世有人稱此為"傳舜以王權,授丹朱以神權"。《竹書紀年》稱其為"帝丹朱"。《山海經·海內北經》稱大禹治水時,曾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築物:“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崑崙東北。”《山海經·海內南經》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丹朱未踐帝位卻享有帝號,足以說明其在當時身份崇高。
丹朱嗣子陵,襲封后以封地為姓,史稱房陵,為房氏開姓始祖。其後代遂為房姓。所以史書稱:“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堯帝被尊為中華房氏血緣始祖,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的品德被視為房氏家訓,而其選擇將帝位禪讓給舜的理由“謀事至,而言可績。”(意即考慮事情周密,說到的必定做到。)也同樣被看作治家之訓。
二、傳承與發展:清河世澤,凌閣家聲
得姓之後的房人氏族逐漸繁衍壯大起來,夏、商之時,朝廷亦不敢等閒視之。周朝時周王室與房人曾屢通婚姻。《國語·周語》云:“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後,實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說,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體,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見房人因始於丹朱可上溯自帝堯,在周時還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孫房鍾及鍾子房沈,周昭王時仍襲爵為"房邑侯", 第13代孫雅於公元前32年(西漢成帝末年)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縣東), 房氏家族開始定居於此,並繁衍成為望族:房鳳(字士元,也有稱子元的)、房揚名在儒林,房雅11代孫東漢桓帝朝司空房植有名當朝。後又因南朝梁武帝時(公元502-557年間)房景伯在清河任過太守,唐朝三位宰相均出自清河,故此"清河郡"成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來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在大禹治水時因洪水被毀),並有“天下房氏,無出清河”的說法和"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的諺語流傳。
東晉時,清河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遊牧民族鮮卑那裡做使者,後因中原戰亂,無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鮮卑族把“房”稱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時,中原局勢相對穩定,其後代又舉族南遷中原,並從“屋引氏“恢復為房姓,並在洛陽所在地的河南郡成為望族,被稱為"河南房氏"。據《北史》、《魏書》、《新舊唐書》等記載,該支先後有北魏驃騎大將軍、晉州刺史房謨,隋柱國、徐州總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則天朝宰相房融,玄肅二宗宰相房琯,去庵將軍房豐生等名相名將。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時期,清河房氏作為當地望族,一直保持著與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到公元4世紀末,清河房氏與清河崔氏、平原劉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戰亂遷移到山東半島,成為慕容氏南燕國的上層家族---青齊房氏。房氏家族沒有捲入北魏和劉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貴族(不是門閥士族)。
南北朝後期,由於周、隋、唐三朝對傳統士(貴)族階層在政治上打壓,在用人上又以“開科取士”取代憑門第和族望選官任職的制度,象房姓這樣的士族,仕宦不得為清望官,婚姻不得結高門第,政治地位、社會等級即因之而降低淪落。
公元六世紀,長期蟄伏的房姓族人中終於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國十大賢相之一的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因清康熙帝名玄燁,為避其諱,故在清代所重修/編的史書和相關資料中又追改其名為“元齡”,與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齡”名同)。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幼警敏,博覽經史,工書善文,書兼隸草,有"倚馬立成"之文才。年十八、舉進士,授羽騎尉,校秘書省。
開皇(隋文帝年號)中,天下混一,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徒以周近親,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竟侈僭,終當內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隋末大亂,於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登上帝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聖閻立本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其以一介書生建功立業"畫像上凌煙閣"事世受文人墨客們推崇,晚唐詩人李賀在詩《南園》中感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太宗在位期間,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顯為寬鬆,律條也臻完備,奠定了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對後世影響極大;監修國史,主編了二十四史之《晉書》;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其省並中央官員之舉為“貞觀善政”之首;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如《舊唐書》贊曰:“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因玄齡善於謀劃,如晦善於決斷,史稱“房謀杜斷”。
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詣的文學家,其詩作在《全唐詩》存89首,他曾作《威鳳賦》自喻並賜房公,以詩《賜房玄齡》頌揚、勉勵玄齡公為國求賢:“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又曾作《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一首:“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參差麗雙闕,照耀滿重闈。仙馭隨輪轉,靈烏帶影飛。臨波光定彩,入隙有圓暉。還當葵霍志,傾葉自相依。“一位開國君王,為一位大臣三次賦詩,可見其對玄齡公之倚重。
玄齡公去世後,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唐大臣也是著名書法家的褚遂良,於唐永徽三年,為玄齡公墓刻“房玄齡碑”,碑文二千餘字,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句話是:“道光守器長琴振音,方嗣餘風仙管流聲”。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他在【七愛詩.房杜二相國】中慷慨言道:“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髒無敵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一萬古。巨業照國史,大勛鎮王府。遂使後世民,至今受陶鑄。粵吾少有志,敢躡前賢路。苟得同其時,願為執鞭豎。“
不僅如此,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也無不首推房玄齡,名曰:"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嘆道:“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珪、魏徵善諫,房玄齡贊其賢;李積、李靖善將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輔太宗,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評論可謂恰如其分,後來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寫有關這段歷史的評論時,全文抄錄了以上文字。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於此時獲得中興,備極榮光。
中唐以後,由於臨淄房氏房玄齡一支及河南房氏房琯一支的相繼衰落,房姓族人在整體上又仍保持著傳統士族的清高和傲氣,較少通過應試出仕,也較少務工從商,而是大多選擇了隱居鄉野的消極避世態度,最終導致房姓在中唐以後大多為“農”業人口,在“士”、“工”、“商”等門類人才零落,成為散居各地的小姓。一直到明初才出現了房寬和房勝兩位立了大功的將軍。但房姓族人雖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風格始終未變。
進入當代以後,中華房姓奮發自強,無從獲得家族扶持,僅憑藉個人努力,在各個行業都湧現出大量傑出人才,並且大家對姓房都感到極其榮耀,對家族尋根活動普遍支持和積極參與。我們不難相信:在各地房姓的共同努力下,房氏家族終有再度中興的希望!
房程發,是一個普通的人名,是房氏里的一個成員,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人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