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獸首編磬

戰國獸首編磬

戰國獸首編磬,戰國後期樂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稱】戰國獸首編磬
【類別】銅器、青銅器
【年代】戰國
【文物原屬】戰國後期樂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長:27.6cm,寬:6.7cm,重:1.15kg;
長:23.2cm,寬:5.8cm,重:0.83kg;
長:22cm,寬:5.5cm,重:0.8kg;
長:19.8cm,寬:5.3cm,重:0.65kg;
長:18cm,寬:5cm,重:0.5kg;
長:15cm,寬:4.1cm,重:0.3kg。
磬是中國古代的打擊樂器,多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發現的石磬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實物資料。商代的磬有石質、玉質、青銅質多種,並出現了編磬,一般是三枚一組。至戰國時期編磬製作技藝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編磬是由若干只磬排成一組,每枚磬發出高低不同的音響,可以演奏樂曲。在宮廷雅樂或盛大祭典上,編磬與鍾密切配合演奏,其音響效應“近之則鐘聲亮,遠之則磬聲彰”。
此套銅編磬由六件組成,均作寬扁條中折狀,一端飾獸首,並有一圓穿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