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說想說的話

出版社: 人師 作家的“作”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平裝: 5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414780
條形碼: 9787807414780
尺寸: 22.4 x 15.2 x 3 cm
重量: 780 g

作者簡介

錢勤發1951年5月8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1968年11月參加工作,1981年9月考入復刊前的新民晚報,任記者至今。現為主任記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出版了報告文學集《出國熱:迅速縮小的世界》《超越國界的法律大衝突》《南國英魂曲》,散文集《永遠的女兒》,紀實文學集《名案回眸》《美人劫》《海派大律師》。

內容簡介

《我只說想說的話》分四輯:第一輯“夜光筆談”,是作者這些年發表在本報副刊“夜光杯”上的散文,有情思,有見聞,有思考,也有人物;第二輯“周三言談”,之所以取這個輯名,作者想,很多讀者定然記得,本報自2001年創辦“新民隨筆”專欄以後,作者是撰稿人之一,每周一篇,且固定在星期三,這是作者自當記者以來嘗試的一種新筆法,很受讀者歡迎,不少讀者還剪刀糨糊貼得整整齊齊來找作者簽名,越發讓作者感悟了記者的社會責任;第三輯“采寫隨談”,是作者這些年未曾公開過的寫給本報本集團內刊的一些文字,是采寫實踐的一些感想和思考;第四輯“同行散談”,是作者評說本報同行的文字,他們大凡名角,很有天賦,很有才情,眼界和胸襟都非等閒之輩,很值得作者學習。最後,還有個“附錄”,作者將作者所敬重的李其綱先生、丁法章先生、馬尚龍先生為作者前幾《我只說想說的話》作的序,以及作者寫的後記,收入書中,可見作者一路走來的印痕。另,很多讀者含著熱淚,感懷作者那篇15年前寫的散文《永遠的女兒》,在此一併收入。至於《上海最勤奮的大律師》一文,是作者對朱樹英大律師的感謝,他力促作者出版這本集子。還有兩篇論文,則是作者新聞實踐的理論思考。當然,還得感謝西坡先生為作者這《我只說想說的話》作序。西坡是作者的同事、朋友。作者很讚佩他的學識和文字,請他作序,當想為《我只說想說的話》增點色彩。

目錄

序:我只想看想看的文章(西坡)
自序:我是新民晚報人
夜光筆談
灕江山水劇場
秦嶺隧道感懷
韶樂的尷尬
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老區的愛情故事
延安萬花山
看得見歷史風雲的屋子
隴東路邊遐
山西之行話晉商
訪日雜記
成都怎么啦?
贛州之情
道聲謝謝
總有人讓我感動
人師
白蓮山人三段情
師傅
韓美林贈畫
沈醉不醉
海上文壇》美好記憶
編輯不是“老爺”
“拜訪”老社長
懷念徐開墅
母親的最後時刻
姓名
手錶
酒趣
討厭
刷卡
收藏趣聞
簽名售書
大家一齊玩
白相世界盃
在銀球相伴的日子裡
難忘腳踏車
話說公交
話說計程車
尋找
聖潔
一堂大課
周三言談
汪道涵的微笑
良心
人品
劉曉慶又出新聞
致牛群先生
本山不是山
崔老師,請息怒
假如葉辛敗訴
做人要有點姿態
吳京的規勸
有感《趙樹理》
也說《黃金甲》
越劇與滑稽
“卡拉”與“阿拉”
《DA師》里的女人
也說木子美小姐
韓流不是寒流
十面埋伏
明星要學點修養
文人要有點肚量
請“老師”自愛
不要再“逗”了
作家的“作”
嘎亮還能紅多久?
點到為上
不要太當回事
好一個“瀋陽姑爺”
“高價論壇”
從三星堆歸來
什麼“老克勒”?
富婆遇“牛郎”
由跳樓說起
鳥兒不是人
臉面的滑稽
劉嘉玲抗議
不要太無聊
評選的背後
文化差異
求婚與熱昏
剽竊的新玩法
不該比的比賽
分寸
假日散記
大閘蟹吃“素”
網戀怪胎
周莊有點煩
話說三種年齡
保住晚節
阿謂瀟灑?
生命的質量
“買點吃吃”
甲醛風波的教訓
雕像能隨便塑的?
失節
一切可以重來
假如我是范志毅
皇馬來做啥?
不要搞錯
也說甲A冠軍
卡達是道“卡”
完美不完美
說聲道歉有這么難嗎?
吳金貴的性格弱點
德比之後
不要“牛”令智昏
英雄
不必激動
丟臉
祁宏的寬容
不必傷心
老辣
實力
再見,再而不見
貪官的包包
賴昌星的“七子之歌”
黑色幽默
貪官的“名牌論”
也說“黑錢”
造樓中的“花頭”
反腐第一槍
說說年輕幹部
清高
真有這么“黑”嗎?
怕的是“冼人”
人生一齣戲
問題就出在“想不到”
心要平
匿名信的新動向
匿名舉報的“無奈”
律師的立足點
股市濃縮人生
人命的證明
老校長的位子
名探難產
請尊重隱私
給婚姻上把鎖?
“二奶”的法律關係
監獄裡的希望
荒唐“牢房飯店”
貞操權的“爭吵”
話說用人
驚訝
不要過分
囤積“摩牌”的代價
肅然起敬
做個善良的人
春天的悲劇
短褲有啥好比?
不要開玩笑
瑞士朋友到上海
這不能愛!
聊天
K姐和跑車
比比年終獎
管一管這個“朋友”
馬桶問題
違章有啥好說?
糊塗
狗年荒唐事
采寫隨談
趙超構給我們上課
不僅僅是緬懷
要對自己的良心負責
從質樸中透視力度
為成都打抱不平的由來
尊重生命的新聞提示
朋友是一輩子的財富
用心開採百姓中的“金礦”
批評要言之有“物”
閱讀的選擇
“瑪莉藍”劫匪大案採訪記
要有精品意識
歐洲杯的晚報筆法
奧運隨筆兼讀兩個專欄
從“陳培德”說起
致一位年輕記者
有使命感才能超越自我
有責任感才會有收穫
無意中的積累與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握機遇和珍惜機遇的苦與樂
舊聞的積累和預料中的價值
新聞官司的勝敗得失
同行散談
鄭辛遙的“智慧快餐”
雍和的“拍攝者手記”
唐寧的人格和作品的風格
龔建星的智慧靈光
秦天的球評
李天揚的隨筆不隨流
楊健的“東方快評”
晏秋
任湘怡“爆發的喜悅”
附錄
朱樹英:上海最勤奮的大律師
新聞寫作中特稿的故事性含義
新聞時評的另一種形式
迪倫馬特的誘惑(李其綱)
《出國熱:迅速縮小的世界》後記(錢勤發)
被速度改變了的閱讀與寫作(李其綱)
《永遠的女兒》後記(錢勤發)
永遠的女兒(錢勤發)
敬業乃成功之母(丁法章)
友情撰稿(錢勤發)
《名人名案》《美人劫》序(馬尚龍)
《名人名案》《美人劫》後記(錢勤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