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來

我要回來, 我回來了, 我回來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我要回來
體裁:現代詩
作者:聞一多

作品原文

我要回來
我要回來,
乘你的拳頭像蘭花未放,
乘你的柔發和柔絲一樣,
乘你的眼睛裡燃著靈光,
我要回來。
我沒回來,
乘你的腳步像風中盪槳,
乘你的心靈像痴蠅打窗,
乘你笑聲里有銀的鈴鐺,
我沒回來。
我該回來,
乘你的眼睛裡一陣昏迷,
乘一口陰風把我燈吹熄,
乘一隻冷手來掇走了你,
我該回來。
我回來了,
乘流螢打著燈籠照著你,
乘你的耳邊悲啼著莎雞
乘你睡著了,含一口沙泥,
我回來了。‍

作品賞析

“我要回來,/乘你的拳頭像蘭花未放,/乘你的柔發和柔絲一樣,/乘你的眼睛裡燃著靈光,/我要回來。”一束熱烈的愛情,隨著時空的流轉,地域的間隔而凝固了,只剩下美好的回憶,灼心的渴望。難道失去的愛永遠不能找回了嗎?難道漂泊的浮萍再也吻不到清靈的碧水?不,作為一個熱情摯著的詩人,聞一多不願放棄一切愛的努力,只要熱血還在奔涌,就有愛的行動、愛的潮汐。面對失去的美與愛,詩人堅定而沉著地宣告:“我要回來。”回來重新尋找愛的真摯,美的聖潔。在詩作中,“你”是一個神秘朦朧的“美”的象徵,一系列清麗雋永的比喻手段,將“你”雕塑成一尊亮美無暇的維納斯之像。“你”有著“像蘭花未放”般的拳頭,“柔絲一樣的”美發,“眼睛裡燃著靈光,”你輕盈明快,“腳步像風中盪槳,”“笑聲里”則“有銀的鈴鐺”。你從瑰麗的夢幻中翩翩走來,復甦了詩人冷凝的心,使他不顧一切地投入到愛的追尋中。
“我要回來”,但歸途中的重巒疊障卻難以輕易超越,在現實阻隔中,愛的追求很難一蹴而就,它需要堅定的恆心和等待。“我沒回來”,雖然你的笑聲像銀鈴一樣清亮,雖然你的風姿像蘭花一樣芬芳。“我沒回來”,心愿未還,相思未了,焦灼的心在默默掙扎,默默忍耐。但我對“你”的思念一刻也沒有割斷啊,它像一杯甘醇的陳酒,越釀越濃。遙遠的我時刻在關注著你的命運,為“你”的痛苦與不幸而悲傷,進而產生義憤。美麗可愛的“你”在遭受著怎樣的殘暴!恰如驟風暴雨中搖曳著的一束秀美的名花。“你的眼睛裡一陣昏迷”,“一口陰風把殘燈吹熄”,“一隻冷手來掇走了你”。啊,愛與美的象徵,詩人心靈的歸宿,竟在受著這樣的深重的磨難,處在如此痛苦的境地。身為熱血男兒,奮起抗爭的使命感怎能不油然而生。詩人痛切地呼喚:“我該回來,/乘你的眼睛裡一陣昏迷,/乘一口陰風把殘燈吹熄,/乘一隻冷手來掇走了你,/我該回來。”回來用寬闊的胸膛遮住你的風雨,驅除“你”的厄運。一種莊嚴神聖的責任感取代纏綿深摯的愛之尋求,使詩作染上了一層冷峻的 色彩。歷經千劫百復,不顧暴風狂雨,深深懷戀著“你”的“我”終於“回來了”。然而,“你”已完全脫去了維納斯的艷麗,變得蒼白、苦澀、冰冷。“流螢打著燈籠照著你”,“你的耳邊悲啼著莎雞”,即使你睡著了,也不會再有睡美人的嬌態,而是嘴裡“含一口沙泥”。灰暗陰冷的意象形成一幅全冷色的畫面,與開頭兩節“你”的優雅風姿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讀到此處,讀者的心禁不住和詩人一起顫粟,為愛與美的破敗和失落而深深痛惜。
至此,“你”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朗。“你”不僅是愛情的象徵,相思的對象,更是詩人情牽夢繞的苦難祖國的縮影。當漂泊海外,獨自品味孤寂和欺凌時,詩人時時嚮往著祖國,在心中幻化出她那美麗迷人的形象,詩人急切渴望復歸,重溫舊夢,重享溫馨,即使每日裡騎著太陽“繞行地球一周,”“也能天天望見一次家鄉!”(見《紅燭·太陽吟》)然而,當詩人歷盡千辛萬苦,滿懷熱烈的摯愛撲向故土時,看到的卻是滿目瘡痕、淒涼破敗。可愛的祖國象美麗的戀人經受了無盡的苦難,顯得那樣蒼老、憔悴。“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死水·發現》)《我要回來》抒發的正是這種由希望到失望的痛苦的心靈經歷。雖不象《發現》那樣爽真深摯,但卻更富有象徵意味,更有詩意。詩中含蓄的表達使“你”具有了普遍性的意義,幾乎可以涵蓋一切經受磨難的愛與美的形象。出色的藝術表達擴充了詩的空間,也加大了詩作的重量,使它超越了狹隘的現實意義,升華到一種普遍性的層次。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 ,著名現代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