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並看好Wiki的理由

我喜歡並看好Wiki的理由

刻錄事/文

在2002年10月份第一次知道什麼是Wiki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真是孤陋寡聞,心情非常沮喪:對於這個誕生在1995年的好東西一點都不知道,差點要反省自己02年之前的上網都幹些什麼了。

Wiki之所以讓我如此驚訝,我想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一、它讓Web變得可寫

我98年上網的時候就開始做自己的網站,規劃、設計、架設網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最後呈現在網際網路上的,都是已經製作完整的頁面,人們只能看;或者通過表單寫入資料庫再由程式動態生成網頁,而這個動態生成的程式也必須實現寫好。

可是Wiki超簡單,現在,人們只需要在網頁上雙擊,就能開始寫或者修改內容,能無限制的創建新的Web頁面,並讓他們如迷宮一樣的連結起來。

簡直就是超文本/超連結的完美體現。

二、它是一本有這無盡頁面卻沒有頁碼的書

超連結是個偉大的發明,它讓任何一個詞都可能打開一扇門,另一片天地。Wiki則讓這個發明變成了創造的樂趣,任何一個字、詞、句,都可以用來生成一個新的頁面,寫入新的內容,這個過程沒有窮盡。

Wiki的這個特性,老讓我想到博爾赫斯的“沙之書”,那本兩頁之間永遠有無限多頁面可能的書本。

三、它被融入在版本記錄中的時間

時間寓於變化之中,反過來,變化的記錄也就以為這對於時間的記錄。

Wiki能夠將任何的改動以版本的方式存錄下來,任何時候,人們都可以還原。在這裡,時間不是矢,由此也沒有單向度的流逝,一切都在。

四、它開啟了Web合作/協同的先河

Wiki是一個很棒的基於Web的合作書寫工具。這個特點其實是由第一點和第三點衍生而來的。

Wiki可以一個人自己用,也可以一群人共同完成一個書寫,甚至還是更多的人,比如Wikipedia的全球性協作。

在Wiki之後,近一兩年來出現的許多基於Web的合作工具,比如Web 電子表格、Web表單、Web白板等等,都是Web可寫的變革的延伸。

上面這些特性都是工具性的,我想,和許多喜歡Wiki的人一樣,也被Wiki使用中所需要並呈現出來的人文特性所感動:

一、合作;

人類的智慧存在於每一個人,網際網路給了每一個人將智慧貢獻在一起的可能。因此,通過合作,所獲得的智慧,要比網際網路之前,由專家們所構建的知識要豐富的多。

二、多樣性;

無論是在自然界、生物界、還是在社會、文化領域,多樣性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

知識也不例外。儘管在Wiki誕生以前,多樣性也存在,在他們的存在並不是相互關聯在一起的,Wiki則讓這種多樣性融合成一個包容的整體。

三、開放;

特權的消散,隨之而來的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開放。Web進入SocialWeb(社會性網際網路)之後,越來越活躍的,是來自廣泛參與下呈現出來的群體智慧。

這些特性,正被網際網路不斷的發掘和放大,漸漸成為我們整個行為和文化的主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