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在不懂愛的年代遇見最美好的愛情

我們總在不懂愛的年代遇見最美好的愛情

我愛他,我是確定的,可他愛我嗎。 愛一個人的心,始終不變。 我對她說,如果愛是可以相的,就不算愛。

內容推薦:

《我們總在不懂愛的年代……》附贈卡片

一本書,一句話,一段情。
給所有等待美好的人。
愛過的人,要記得。給過的情,要承認。對那些曾經喜歡自己、向自己告白的人說謝謝,記得他們的真誠與付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人生歲月里,他們給過溫暖,給過愛意,孤獨的時候陪伴,失落的時候鼓勵,哭泣的時候擁抱,微笑的時候追隨。
我們曾經都在一個最美好的時候愛上一個最刻骨銘心的人,也許從未忘懷,也許假裝忘記。真正對愛的懂得與放下,不是說忘就忘,說散就散,而是不忘也能釋然,散了也能平靜。
這本書,每一個標題經過精心摘選,它們出自名人名言、名著語錄、詩詞歌賦、網路流傳的熱門語句。作者用她十年的成長積澱,愛情路上遭遇過挫折,經歷過失敗,感受過脆弱,承受過無助。她用人生經歷告訴你:每個人都曾心懷愛意,期許幸福。許過願、做過夢、受過傷、流過淚……我們可以為愛而哭,也要為愛堅強;我們可以為愛心碎,也要為愛長大。
給每一位為愛受過傷、流過淚的人。
致每一位對愛念念不忘、心懷信念的人。
謝謝每一位為愛付出過、孤獨過、無悔過、守候過的人。
請珍惜自己,不負初心。堅信自己,在未來一個人的路途中,找到結伴而行的人。

編輯推薦:

曾經軟弱,現在堅強;曾經辜負,現在珍重。
給愛過我和我愛過的人,給孤身安靜不回頭的自己。
一本讓我們深刻了解愛的困惑與疾病,洞悉情感成長與需求的治癒系暖心之作。
作者十年情感成長集,解讀每一句經典名言、每一個愛情狀態之後的醒悟與深意。當你還在迷茫地等待愛、找尋愛,又或者為愛而傷、為愛所累時,不妨讀一讀這本書。字裡行間清淡溫情的講述、簡潔平靜的回憶、智慧靈性的剖析,讓我們感受到愛的脆弱與堅強,生活的美好與不易,人生的感動與珍惜。
你只有讓自己足夠好了,才有資格開始一段好的愛情。
而你也要相信,這世上總有一個人,會愛上你的一切。

作者簡介:

夏風顏,新生代暢銷書作家,時尚雜誌專欄作者。
風,來去如風。顏,美麗容顏。風顏,寓意美麗而來去自由的女子。夏,想起夏夜的蟬鳴與煙花,非常的浪漫。
曾憶起,“風起時,還會記得,因愛生淚的顏,一生溫暖。”
文風優雅、清醒、直指人心。作為新生代文藝派作家,平靜舒緩的筆調之下洋溢著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擅長抒寫人生,將那些存在於時空或遐想中的人物,其感情、性格、生命歷程塑造得淋漓盡致,讓人又愛又恨。
已出版多部著作。代表作《倉央嘉措: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媒體評論: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多少句我愛你,最後變成愛過你 ”、“愛的最高境界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那些我們耳熟能詳、觸動心靈的經典名言、愛情金句,微博、微信、QQ簽名、豆瓣、人人網等點擊率、搜尋率、轉發率居高不下,第一次完整收藏,深刻解讀!
作者十年情感成長見證,用溫暖的姿態、美好的語言、柔軟的心意給每一位需要愛、失去愛、渴望再愛的人情感的治癒與共鳴。
我們總在不懂愛的年代,遇見最美好的愛情。
當我們懂得了愛,才能真正地守住想要的愛情。

線上試讀章節:

{一個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聽人說,回憶是一座橋,卻是通向寂寞的牢。
回憶是圍城,圍住了記憶,困住了深情。
一個讀者給我來信,長久以來受抑鬱症困擾,愛一個已經不在的人。說,有一天會追隨他而去。就算全世界都忘記,還有我。
對他的回覆是:人是要有精神寄託的,有時候也真的很有緣分。比如一個作者,一個詞人,一個歌者,一個演員。你可能因為某個眼神或者一段話愛上他。但在保留與他共處的那個世界的同時,要有自己獨立的天地。我們可以躲起來為他哭,但也要獨自走更廣闊的路。
有人問我,年紀越長會不會越遺憾,許多想做的事沒來得及去做,許多想見的人沒來得及去見。我的回答是,沒有遺憾。人生是被安排好的,不超前也不延後。學生時代是學習,青春期就去追星、戀愛,成年之後要面對工作、結婚。那些想做未來得及做的事、想戀未來得及戀的愛,是時間不對、機遇沒來、條件有限、因緣未到,無需質疑自己的能力和命運。你我所能做的唯有等,等這段糟心的日子過去。
時間是遞增的能力,一定是越年長支配駕馭得越好。事在那裡,今天不做,明天也要去做。人在那裡,此時不見,彼時也一定相見。不必遺憾,錯的永遠會錯過,對的永遠在等著你。跟著歲月前行,相信最好的沒有遇到,失去的都有補償,用時間去和想要的交換。
與阿黎多年未見,在瑞士中轉機場遇到。她去英國,我回國,不足一小時的見面。記得她還是一個留著童花頭的胖姑娘,稚氣地對我說,我叫紅蘋果。而現在,這個戴著墨鏡打扮摩登的年輕女孩用一口純正的倫敦腔對我說,她叫Fiona。二十五歲,她給我的感受是,如花美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
中學時代,她愛一個男孩愛得死去活來,為他差點鬧出人命。醉酒掉進河裡,十七歲,她爸爸帶了一個警隊去找她。沒過多久她就轉學,我們失去了聯繫。我問她,你現在過得好嗎。她說當然,我有了結婚對象,是個高個兒利物浦男,酷愛足球。世界盃我去了南非,我們倆就是在那兒認識的。那么你愛他嗎。愛,愛是什麼?她反問我,難道你還相信愛?
她大概不記得或是不願再想起那段不堪的經歷,現在的她看起來自信強大、無堅不摧。對我說,我交過不計其數的男友,多得連我自己都忘了。他們要么把我寵得像個公主,要么把我捧得像個女王,連我自己都不認識現在的自己。人不該貪婪,他對你好就夠了,不要再向他索取愛。愛是個什麼玩意,不能讓你感覺快樂。你要的是物質的滿足、精神的刺激,要的是快感、不空虛……有了這些,管它是不是愛。
索取一個人的愛,是否就是貪婪。把我的給你,你的給我,你若不給我,我能否求到。一定的需索是要的,但不能過分。每個人都想成為對方的孩子,他要,她就會給。很酷的情人是,你要我不會給你,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我會加倍地愛你。
“過程和結局都有,再去糾纏,連自己都覺得貪婪。”
喜歡這個人,因為他對你很好。愛這個人,即使他對你不好。人的界限是如此分明,一半理智一半糊塗。往往愛得最用力的時候,一定是最糊塗的時候,孤注一擲飛蛾撲火,你只是一件祭品,供他來殺戮。犧牲了不要緊,還有置之死地而後生。而到最後,一定不是和愛的人在一起,是和那個喜歡的,你不會強求他愛你,亦如你不會再用力來一次。
就是這樣。不強求,也不再用力。
一個女孩去印度修行,對我說,生命里要有一件事是讓你義無反顧不用想的,否則,你的人生就是失敗。談不上失不失敗,有所得就一定會有所失,失去也許是另一種得到。看我們如何去理解。好比Fiona,她對愛的理解源於失去,得到的是一種葬送的意義,即,我再也不相信愛了,不如及時行樂,死在當下。
歸根到底,是不知如何去愛人。愛錯,也是一種不會愛的表現。我不想回去,至少現在。它對我來說就像一座圍城,難保一進去,就再也出不來。Fiona說。
她一生最真實的愛情是在十七歲,那座城裡。任憑她如何忘記和掩飾。想起那句,“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並非最美的年華是遇到那個人,而是遇到那個人的時候,才是一生最美的年華。
把愛寫成兵臨城下的不朽傳奇,問問自己,此生有沒有一個人、一座城,讓你一生心疼。

{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學生時代,讀過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至今過去許多年,這句話依舊記憶深刻。它訴說一個人暗戀的心情,我愛你,你卻不知道。我每天和你朝夕相對,談笑風生。也與你訴說愛情,分享心事。偏偏你不知道,我愛的那個人就是你。
回想那時候的愛情,唯有暗戀二字。後來在書中寫道,有些人只適合遺忘,不適合重逢。譬如愛過的那些人,對方卻無知覺,或者明明心中有知覺,選擇無動於衷。他只適合做一個廣大到相忘的舊情人,不適合做一個牽著手走向未來的生死伴侶。
晚晴是到北京結識的第一個室友,兩個人租一間隔斷房,條件艱苦。一起安裝燈泡,一起去集市買雙人床。空間狹窄得不足以擺下兩張床,大學用的床頭桌,吃飯的時候就放在床上。我們有時候煮麵,有時候煮咖啡。
她給動漫公司繪畫,早出晚歸,有時一連幾天不回來。記得聖誕節那天,雪下得很大,我和朋友聚餐回來,黑漆漆的房間,悄無聲息,她一個人蜷縮在被子裡瑟瑟發抖。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高三那年,阿城轉入她的班級,一起學畫。阿城坐在她身後,沉默寡言,非常刻苦。老師要求兩人一組給對方畫像,她和阿城被分到一組。也許就是給她畫像的那一刻,愛上了他。從此之後,他們每天一起上學放學,每晚他在畫室練習到深夜,她便留下來陪他。她是走讀生,為了他寄宿。他家境不好,她常常接濟他,給他打飯,家裡帶的零食飯菜也都留給他。
阿城的志願是清華美院,對她說,我們是最好的朋友。朋友,而不是戀人。她沒有說出自己的喜歡,為他做的一切表明了心跡。她以為,他知道。除了她,阿城沒有別的異性朋友,滿腹心思都在高考。她覺得,也許時機不夠成熟,而阿城“唯一的異性朋友”也讓她感到欣慰。
家境的緣故,阿城沒有如願去清華美院,轉而去魯迅美術學院就讀。她因幾分之差選擇復讀。復讀的那年,和阿城斷絕聯繫。不是不想他,只是想著心無旁騖考入他的學校,再一次相見,並且相戀。
她為阿城復讀一年,次年考入魯美。他鄉重逢,再相見時,阿城已有了女友。
有些人,與他關係再好也不能談愛。這是一個敏感的字,一旦觸及,就會崩裂。她以為,那一年的朝夕相處就是愛。我愛他,我是確定的,可他愛我嗎。也許愛,也許不愛。愛與不愛中,前者是後者的迷障。
愛的人出現,是為了讓我們確認開始,而不是結果。開始有許多種,是一見鍾情還是兩情相悅,是單相思還是三角戀,我們並不知道。只知道,愛是關聯,就像太陽與月亮,即使見不到,卻有著同一個目的與同一個初衷,照亮。照亮彼此,以及彼此的世界。
她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愛到痴迷,卻不能說我愛你。”
故事沒有就此結束。他和女友經歷分手、複合、再分手。那四年,她默默地關注他,有時照面,彼此點頭一笑,然後擦身而過。他在學校很受歡迎,她再也不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參加學生會,每年拿獎學金,令她望塵莫及。別人談戀愛,她選擇一個人,堅守等待。
“你的生命里有沒有出現一個想忘卻忘不了的人。你和別人在一起,會時常想念他。他不屬於你,你知道,卻有一刻幻想曾經擁有他。他是你的,舊情人。”
他是你的,舊情人。
畢業之後,他去了北京。他的校內,時時關注。從桐城到大連,從大連到北京。她追了他七年。跨越七年,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小女孩長成大姑娘。愛一個人的心,始終不變。
“這輩子,我只認定他。沒有別人,只是他。”
“如果得不到回應呢?如果他愛上了別人呢?”
“沒有關係。他總會明白的……”
那夜她哭泣,是因為終於在捷運里見到了他。
你也許不會相信,晚晴的堅決與固執。為了叫阿城的男孩,沒有畢業就跑到北京,找工作,找住處。她聽說阿城在中關村工作,便去那裡實習。從住的地方到工作單位,只有一條線路,每天掐著時間上班下班,只為在捷運里遇見他。後來,她打聽到住址,搬到阿城住的小區,工作也換到他所在的大樓對面。那時我已經與她分開了,只偶爾留言,問她過得可好。
一年前的春天,我外出旅行。她給我寫了一封郵件,告訴我一切都好。在信中,她對我說,七年的等待,七年的堅持,七年的暗戀,我終於和他在一起。
想起那部電影,那首歌,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愛過的,男孩與女孩。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擁抱你,擁抱錯過的勇氣……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告訴你,告訴你我沒有忘記……”
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七年,感動上天,感動愛的人,走到了一起。也許曾經的錯過,缺少的正是這份勇敢與執著,未必要說出“我愛你”,那些年的等待與堅持已然說明一切,比一聲“我愛你”更撼動人心。
晚晴的愛,付出的遠比得到的讓人感動。不是阿城,也是別人。只是阿城比別人更幸運。她始終明白自己要什麼,便不覺得付出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而很多人或者說多數人,對於沒有回報的付出更多是抱怨。付出便是付錯,重要的不是過程,是結果。
愛的路上,遇見的人,背離的人,皆是過客。真正停下來並肩欣賞風景的,寥寥無幾。行色匆匆,用最淡的心事掩飾最坎坷的經歷,再深的愛也埋藏心底。痛,也要痛在心底。喜歡這句,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就是要讓你不知道,我愛你……曾經,愛過你。
我們同樣深愛一個人,你選擇事過境遷,笑著說出。我呢,永遠不想讓對方知道。
某天,對一個人說,去行走,去看,去記得。忘記年輕的樣子,變成年老的樣子,邂逅一個人,與他牽手走路,不問世界盡頭。

{愛的最高境界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小曼去相親,問我,怎樣的人是可交的。在此之前,她已經相過三次親,沒有一次成功。我對她說,如果愛是可以相的,就不算愛。除非,你只是想找一個人作伴。她的戀愛史豐富,高中時代開始初戀,至如今換了七八個男友。二十四歲,想找一個可結婚的,覺得相親是最穩妥的途徑。
很多像小曼這樣的年輕女孩,握著大把青春談情說愛,撒了一張又一張網,等到試婚年齡,沒有一張網捕到魚。手中的青春不多了,於是孤注一擲,投給誰就是誰,這時候已經沒有魚對你的網感興趣。
手中有牌的時候要趕緊出,王牌拖到最後反而失去了它的作用。意思是,覺得這個人好,彼此適合就定下來,而不是尋覓更好的,落得兩頭不著。
愛不是索取,但也不是浪費。對一個只見過兩三次面的人索愛是不切實際的,他為何冒險把愛給你,他又怎么知道你不是欺騙。那些你曾耗費時間和感情真心戀過的人,倘若不是人為因素,又為什麼不去把他找回來,只要還愛著,為什麼不能。
很多人失戀,寧可錯過真正愛的人,去和一個完全不了解的人湊對,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勇氣和堅持。一點小小的失誤就能被他們渲染誇大,糾結退縮。但真正的幸福就是報復和忘記,找一個沒有感覺的人共度餘生嗎。一定不是,所以一定會後悔。
昕薇十八歲結婚。父母因為反對她的戀愛,果斷將她嫁人。七年過去,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她對我說,很後悔那時聽憑家裡安排,嫁給不愛的人。還記得婚禮前夜,她挨著我睡,說很冷,沒有一點睡意。我問她,他是你願意嫁的嗎?她咬牙說是,然後背身睡去。
怕冷的女子,心一定是涼的。倘若不是和愛的人結婚,又如何度過漫漫餘生。二十五歲,她說要離婚。
很多時候,我們順從安排,以為是向命運妥協,其實妥協的是自己。愛的意志不堅定,愛的心不深,才會放棄轉而尋求其他解決的途徑。後來發現這條路是死局,想轉身走回原點,但原點根本不存在。
七年前盲目無知,七年後幡然醒悟。以為離婚之後就能重新開始嗎,以為愛的人還在原地等待嗎……他的身邊已經有別人,因是你先放棄了他。離婚無濟於事,失去的不能挽回。七年光陰,生命最美的年華,這個結局必然要承受。也唯有承受,體會才更深。
好好愛一個人如同好好愛自己,學會愛一個人如同學會接受自己。不妨反過來想,婚姻是愛情的第二次選擇,第一次教會如何愛自己,第二次教會如何接受自己。很多結局是我們當時選擇的初衷,人生總要先學會一次愛,才能領悟什麼是愛。
昕薇沒有離婚,小曼也沒有再相親。她們當下要做的,是如何破解情愛對於自身的艱難。
擁有愛的能力,清楚愛的本質,不困於心,不畏將來。這是我對愛的踐行。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愛,大多時候清醒,偶爾迷醉。不計較失去,時刻準備出發。藏著底牌,知曉心中底線,隨時都能出牌。前提是,這個讓自己出牌的人是否布一場精心的局,令我情之所鍾。
愛情是生命的鹽,太多過鹹,太少又偏淡。不多不少剛剛好。最終,所有關於愛的一切都變成血濃於水的親情。開始懂得深情的依戀,願意找回丟失的親情。這是最好的相處之道。平淡之中可對坐,平靜之中可言談。
年輕時情愛的難題,無非是愛與不愛。愛卻不能一起,不愛卻能一起。回首過往歲月,心懼愛意逝去惟願情意永存,離開是相聚的藉口,相識是為了老了相認。時間磨平心上的利刃,撫摸身邊人的手,看看他是誰。他是你來世想找到的那個人。
愛的最高境界,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老了還能說一聲,原來你就在這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