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1970年代

我們的1970年代

我們的1970年代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曠晨。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我們的1970年代

七十年代迥異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它像一個命運多舛的早產兒,經歷了“四人幫”的橫行和垮台,上山下鄉、“批林批孔”、中越之戰,這個年代的人們目睹了三大偉人的逝世,天安門事件,冤案錯案的平反……連天的戰火在我們眼前喧囂,呼號聲響了滿耳,多少人,就在七十年代的懷抱里——出生或死去。那時候,我們的物質生活極端匱乏,但內心卻被一種罕有的激情鼓舞著,我們喊革命口號,貼宣傳標語,遊行示威,搞大串聯,高仰著頭顱,向天空高高地舉起了拳頭。

圖書目錄

黑白歲月再現 1970年歷史回放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匱乏年代裡的花朵 1970年代的中國電影

八億人民八個戲

特殊年代的畸形花朵

巨石罅隙間的蓓蕾

烈日下盛開的罌粟

堅冰融化後山花爛漫的季節

枯燥歲月里的美妙音符 1970年代的經典歌曲

我愛北京天安門

北京頌歌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打起手鼓唱起歌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紅星照我去戰鬥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祝酒歌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妹妹找哥淚花流

太陽島上

再見啊!媽媽

月光下的鳳尾竹

我愛你,中國

單調歲月里的精神食糧 1970年代的小人書

在七十年代的路上跑 1970年記憶碎片

書摘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

1964年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上,產生了多部具有開拓意義的作品

,其中山樂省京劇團的《奇襲白虎團》受到多方肯定,被封為“八大樣板

戲”之一。1972年,該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電影藝術片。

故事取材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個英雄故事,1953年7月,美帝國主義

及李承晚偽軍在朝鮮戰場上假談真打,破壞停戰談判,他們以“王牌軍”

“白虎團”為主力,向我方猖狂進攻,為了揭穿敵人的“和談”騙局,粉

碎他們的進攻,我志願軍偵察排長嚴偉才率領一支偵察隊,在朝鮮人民軍

聯絡員韓大爺、戰士金大勇和朝鮮民眾金大嫂的協助下,在志願軍某營的

密切配合下,化裝成美、李偽軍,機智衝破敵人的道道關卡,插入敵人心

髒,搗毀了“白虎團”團部,為我軍全線反擊創造了條件。

該劇是當年志願軍京劇團在朝鮮戰場上的傑作。著名京劇藝術家方榮

翔當年隨志願軍京劇團在戰地演出時,看到了一份《戰地簡報》,上面介

紹了戰鬥英雄楊育才帶領尖刀班,深入敵後智殲李偽軍白虎團的故事。於

是,方榮翔萌生了用京劇表現志願軍英雄事跡的念頭。他與劇團的李師斌

、李貴華合作,編出了類似活報劇的小戲,後來又經充實、加工,一出定

名《奇襲白虎團》的現代京劇誕生了,並成為在朝鮮時每場必演的劇目。

1958年春,周總理赴朝宣布:“志願軍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全軍將士全部

回國。”在歡迎總理的晚會上,總理說:“劇團也要回國了,準備拿什麼

禮品向祖國人民匯報呀?”方榮翔回答:“我們編演了《奇襲白虎團》,是

反映志願軍英雄事跡的戲,戰地演出很受歡迎。”劇團回國後全體轉業,

原班人馬在濟南成立了山東省京劇團。1964年6月,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

在首都人民劇場觀看了經過多次加工的《奇襲白虎團)),他大加讚揚並與

全體演員合影留念,之後,毛主席、劉少奇同志也高興地觀看了演出,朱

德、賀龍、陳毅等老帥看完後還進行了座談。

劇中最成功的地方大於運用京劇傳統的表演程式和身段巧妙地表現出

了現代的戰爭生活。如序幕中,中朝兩國戰士在《國際歌》的歌聲中,迎

著戰火、舉著國旗,分別從上下門以“圓場”衝出,運用了傳統的“二龍

出水”、“編辮”等隊形程式。而“敵後偵察”一折中,嚴偉才將“串翻

身”、“蹦子”、“臥魚”等身段連貫起來,輕盈又帥氣。特別是第六場

“插入敵後”,可以說是現代戲中劃時代的經典:一開場,用改進了的傳

統的“走邊”表現現代戰爭中的偵察兵形象,與“夜行軍”的氣氛十分吻

合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