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礦系統論

《成礦系統論》本書以作者多年的礦床研究為基礎,運用系統科學思維對成礦系統的理論與方法作了全面探討。書中闡明了以“源-運-儲-保”為核心的成礦系統理論基礎,建立了成礦系統的五個基本類型,提出了若干新的觀點。

基本情況

書名:成礦系統
作者:翟裕生
出版:地質出版社
書號:ISBN 7-116-07087-5
出版日期:2010-12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多年的礦床研究為基礎,運用系統科學思維對成礦系統的理論與方法作了全面探討。書中闡明了以“源-運-儲-保”為核心的成礦系統理論基礎,建立了成礦系統的五個基本類型,提出了若干新的觀點:地球系統-成礦系統-勘查系統相結合的研究理念;“多因耦合、臨界轉換”的基本成礦機制;礦化網路及其時-空和物質結構特徵;成礦系統的資源-環境雙重效應;古陸邊緣成礦系統10要素等,還針對中國地質成礦特徵建立了有普遍意義的成礦系統疊加模型。本書的特色是在整體構建成礦系統理論框架的基礎上:①針對深部找礦和新區找礦的需要,強調成礦系統發生的地質環境和深部背景,詳細闡述了地質構造控礦作用;②主張系統觀與歷史觀相結合,全面研究礦床的形成-變化-保存全過程,並闡明研究方法,以利於正確評價礦床;③堅持研究為找礦服務,全書中滲透著成礦系統分析如何運用於找礦的思路和方法,總結了運用成礦系統指導找礦的經驗與體會。本書對從事礦床學、區域成礦學、礦產勘查學、礦山地質學等領域的地質勘查、教學、科研和有關管理人員有重要參考價值,也適合用作地球科學和地質礦產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教材。

作者簡介

翟裕生,中國地質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大城人,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57年長春地質學院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地質學院講師、副教授、系主任,武漢地質學院教授、副院長,地質礦產部北京地質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院長,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常委兼礦田構造專業組組長。專於礦田構造學、金屬礦床地質及成礦規律,提出控礦接觸帶構造體系的概念和理論,並對成礦系列、成礦模式有獨特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