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革村

戈革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喜古鄉,地處喜古鄉西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較為閉塞,距文山縣城26公里。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戈革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喜古鄉,地處喜古鄉西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較為閉塞,距文山縣城26公里。東鄰本鄉古那沖村委會,南鄰本鄉車期村委會,西鄰壩心鄉白花口村委會,北鄰本鄉喜古村委會。轄戈村大寨、戈革小寨、打鐵寨、爛泥寨、順新寨、順大寨、順小寨、伍家寨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86戶,有鄉村人口2050人,其中農業人口2041人,勞動力122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23人。
全村國土面積15.93平方公里,海拔1,350.00米,年平均氣溫16.23℃,年降水量98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菸、辣椒、蠶豆、洋芋、高效蔬菜生產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76.00畝,人均耕地0.72畝,林地10,499.80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76.00畝(其中:水田768.00畝,旱地728.00畝),人均耕地0.7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0,499.80畝;水面面積475.00畝;荒山荒地10,054.20畝,其他面積1,395.80畝,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蠶豆、洋芋、高效蔬菜生產、烤菸、辣椒。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50戶通自來水,有69戶飲用井水,有6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2%、14.2%和13.8%)。有48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7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7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5戶(分別占總數的44.2%和31.9%)。
該村到鄉政府已通道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8.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6.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農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2輛,機車12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58.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3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3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7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伍家寨自然村及戈革自然村部分農戶共67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43.6%;畜牧業收入260萬元,占總收入的5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84頭,肉牛115頭,肉羊10頭,雞鴨鵝5443隻);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4.2%。農民人均純收入1967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為主。全村工資性收入105.6萬元,其中外出務工收入102萬元,外出務工人數(3個月以上)290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290人(占勞動力的23.2%),其中在省內務工90人,到省外務工200人。其他收入(包括轉移性、財產性收入等)20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特色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全村主要特色產業銷售總收入2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洋芋、冬早黃瓜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高效蔬菜生產及冬早黃瓜、生態農業、烤菸、辣椒等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86戶,共有鄉村人口2069人,其中男性1104人,女性965人。其中農業人口2060人,勞動力 1248人。該村少數民族人口1800人,以壯族為主(是漢、壯、苗族混居住地),其中壯族1574人,苗族226人,漢族269人。鄉村人口中按教育程度分,大專及以上75人,中學793人,國小901人,未上學(按鄉村人口劃分)30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人(人員名單附二各自然村人口衛生),占人口總數的1.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35人(人員名單附於各自然村人口衛生),參合率98.4%;享受低保96人(人員名單附於各自然村人口衛生),五保1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建有衛生所1所,其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尚未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92戶,占農戶總數的18.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距離喜古中學8.00公里,校舍建築面積1,64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小學生數193人,入學率100%;國中生人數88人,入學率100%。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1人。

村務公開

該村村小組幹部人數16人,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27.4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25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30萬元,人均籌資145元;籌勞 183個。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13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個,參加專業合作組織人數55人。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財務狀況、各種公告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自然村8個,黨支部6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6人,少數民族黨員 49人,其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文書組成,村幹部人數4人,下設爛泥寨、戈革大寨聯合黨支部,順大寨黨支部,戈革小黨支部,順小寨、伍家寨聯合黨支部,打鐵寨黨支部,順新寨黨支部6個黨支部。其中順小寨、伍家寨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優秀黨支部。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55人。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隸屬文山縣喜古鄉,地處喜古鄉西南邊,距喜古鄉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一段是土路,另一段是彈石路,交通較為閉塞,距文山縣城26公里。
該村以壯族為主(是漢、壯、苗族混居住地),其中少數民族占86.88%。
每逢6月壯家人並邀請各地的親朋好友到家中歡度紅飯節,而苗家人則會在每年正月初二、三進行採花山活動,到時都十分熱鬧。全村已成立7支文娛、科教宣傳隊。

新農村建設

2009年,對順甸河小寨、順甸河大寨、伍家寨共投入15萬元,用於修理或建設自來水管道,改善了這三個村的人畜飲水。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個別村子還存在飲水困難 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4.信息閉塞,科技及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與市場連結不上,生產的產品難以很好地銷售;
5.交通條件差,不僅影響了民眾的出行,而且看病也相對很難;
6.農民文化素質低,對某些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速度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糧食種植為經濟作物種植,大力發展高效蔬菜生產,烤菸生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程度,比如:修繕戈革大寨信恩國小校舍及生活用房200平方米,需投入資金6萬元;新建藍球場、廁所擋土石100米,規格3米×80厘米,需投入資金3萬元;
3.增加剩餘勞動力的輸出,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根據本村實際,因地制宜,培植無公害蔬菜特色產業,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比如:新建戈革大寨至壩心鄉壩心村委會四級公路10公里及村村通公路15公里,需投入資金32萬元;新建小河沖三面光溝7400米,規格50×50厘米,需投入資金42萬元;戈革大寨信恩國小引水管道,需1寸管8500米、0.6寸管300米,需投入資金13萬元;打鐵寨至伍家寨新建河堤12000米,規格2×1.5米,投入資金432萬元;建小龍潭畜水池一個,500立方米,需資金萬元;加強尚未進行路面硬化的各個村子的路面硬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