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弗里德·威廉·馮·萊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馮·萊布尼茨,德意志哲學家、科學家。生於萊比錫。十五歲即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接觸了伽利略、培根等人的進步科學、哲學思想。二十歲即寫成論文《組合之藝術》,認為一切推理與發現均可用數、字、聲、色進行有序的組合,因而成為現代計算機理論的先驅。但萊比錫大學拒絕授予他博士學位。1666年轉而在阿爾特多夫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後到美因茨任職。1672年被美因茨選帝侯派遣出使巴黎,後又去倫敦。1673年在巴黎改進帕斯卡計算器使之成為手搖演算機。1675年發現微積分,於1684年在《萊比錫學報》上發表論文《求最大和最小的新方法》,從而引起與牛頓的“優先權之爭”(因牛頓於1665年發現微積分,但未公開發表)。1676年又創立動力學。同年10月去漢諾瓦,在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後為漢諾瓦選侯)處任樞密顧問和圖書館館長。曾負責製造水壓機、風車、燈具、潛水艇、時鐘等機械裝置。還提出地球初始時處於熔融狀態的假設,因而成為地質學的創始人之一。在邏輯學上首先提出充足理由律,又將數學方法引入邏輯學,成為數理邏輯的奠基人。1685年被任命為不倫瑞克家族的修史官。1700年倡導成立柏林科學院,並任第一任院長。1714年又向皇帝倡議籌建維也納科學院。死於漢諾瓦。在哲學上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理論是他的“單子論”,認為萬物的基礎是一些獨立的精神實體“單子”,單子是能自行運動的;最高級的單子就是神,正是它創造了現存單子的無限多樣性。故其單子論實為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系,但包含了關於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性的辯證因素。主要著作有《人類理智新論》(1704年)、《神正論》(1710年)、《單子論》(171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