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1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1

版次:1 頁數:371 開本:16開

基本相信

作 者:王偉光,鄭國光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28222
出版時間:2011-11-01
版 次:1
頁 數:37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大氣科學

內容簡介

2009年《哥本哈根協定》之後,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達成《坎昆協定》,取得了更多具有實質意義的進展。由於《坎昆協定》在落實巴厘路線圖的軌道上尚有許多未盡事宜,國際社會對下一步真正達成具有歷史裡程碑意義的國際氣候協定充滿困惑、爭議與期待。2011年底,聯合國氣候大會將在南非德班召開。德班會議能否實現眾望所歸的目標?各締約方將如何權衡利益,協調國際氣候制度與國內發展的矛盾,應對減排與適應氣候變化的雙重壓力?作為負責任的新興發展中大國,中國將對國際社會作出的自主減緩行動轉換為國內目標,不講條件,全力推進。不僅在減緩,而且在適應方面,中國的努力與績效為世人所認同。
本書邀請了國內外長期從事氣候科學評估、能源與氣候政策研究以及直接參與國際氣候談判的30多位資深學者撰稿,介紹坎昆會議以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進展,分析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及面臨的挑戰,關注坎昆會議對國際國內氣候政策選擇的可能影響,以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戰略。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1》包括總論、五個專題及附錄。
總論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是國際氣候談判的回顧與展望,旨在分析《坎昆協定》之後,國際氣候制度取得的進展,在此基礎上展望2011年底在南非德班舉行的第17次聯合國氣候大會,從總體上把握當前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剖析中國可能採用的各種選擇;二是中國如何實施應對氣候風險的適應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第一個專題聚焦國際氣候談判熱點議題,就坎昆會議取得的談判成果、談判形勢、未來可能的國際氣候制度等進行了深入分析、點評與展望,內容涉及減緩行動的中長期目標、資金機制、碳市場前景等國際氣候制度,以及國際航空減排、日本核危機對全球減排和新能源發展的影響、美國碳政治等新問題和新動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