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譯中文為:“牛呞”。 牛雖不食,恆事咀嚼,余報未盡,故感此果,而稱“牛呞”。 憍梵波提,是為典範。

梵波提,譯中文為:“牛呞”。因為宿世之時為沙彌,見老比丘誦經,輕蔑而捉弄云:“如牛食草”。老比丘已證阿羅漢果。告云:“汝此言有罪,應速懺悔”。憍梵波提隨即懺悔,以懺悔力,不墮地獄。猶墮落五百世為牛。牛雖不食,恆事咀嚼,余報未盡,故感此果,而稱“牛呞”。故《要解》云:“牛呞尊者。宿世惡口,感此餘報。受天供養第一”。
“受天供養”者,因憍梵波提恆事咀嚼,凡夫睹形,不知其已證阿羅漢果,若毀謗之,必受惡報。釋尊憐憫世間凡夫,為免其無知譏笑而受苦報,故令憍梵波提常住於忉利天之尸利沙園,修習禪定。諸天敬奉而供養之,故稱“受天供養第一”。
在淨土法會中,憍梵波提尊者表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口業容易造,果報難償還。修淨土人,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誓求出離,以求永恆安樂。
《孟子》云:“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此語極確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說今世之一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各有前因,致獲現果。了此,則只宜自懺宿業,何暇怨人乎哉?所以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受寵若驚,受辱不怨,逆來順受,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憍梵波提,是為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