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靈農場

慧靈農場是廣州首個以“農場療法”概念,為智障人士提供更大進步可能的農場。現任場長張慧霞稱,2008年,慧靈農場在全國率先引入農療這種概念,希望用大自然新鮮的空氣、輕鬆的氣氛和開放的環境,幫助智障人士掌握生活和工作技能,重新投入社會。

簡介

從廣州的鬧市到遠郊的鐘落潭鎮茅崗村龜嶺的一座獨特的農莊,這裡有八名特殊的“大孩子”與菜農管理著十七畝的慧靈農場。這些學員像長不大的小孩,農場希望用“農療”的方法,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告別以往與世隔絕的生活,與同伴們一起學會生活,學會面對社會。這是廣州首個以“農場療法”概念,為智障人士提供更大進步可能的農場。現任場長張慧霞稱,2008年,慧靈農場在全國率先引入農療這種概念,希望用大自然新鮮的空氣、輕鬆的氣氛和開放的環境,幫助智障人士掌握生活和工作技能,重新投入社會。
2008年4月,慧靈機構租下了廣州遠郊鍾落潭的一塊地,定位為智障人士的職業培訓場所,慧靈農場應運而生。同年的7月,在學員和老師的努力下,農場的第一批水果收成,參與者都十分興奮。時間已經過去五年多,學員一批批離開又一批批地進來,農場漸漸上了規模,而這裡永遠是他們的小天地。
順著大門走進農場,入口處一片寂靜,繞過大草坪來到一間瓦房的門前,兩條狗警覺地吠叫著,阿培聽到聲音,發現有客人到來,馬上快步走來,拉著客人走進了屋裡,還不斷招呼著客人請坐,然後主動地給客人倒上一杯茶。
一旁的場長張紅霞一直教育阿培放杯子的時候要輕一點,阿培點頭接受。阿培來農場三個月,其父母三十年來一直很少讓他接觸陌生人,他的性格一度內向。如今他來了農場生活,情況有了明顯地進步,張紅霞介紹道,至少他現在看到陌生人會主動示好。此時,外面的阿喵自覺地拿著掃把走進屋子,把客人在外面帶進屋子的泥沙掃乾淨。
農場的老師在招收學員的時候,會根據學員不同的特點,評估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各自負責不一樣的崗位。漸漸地,農場有了獨特的生態,年紀最大的阿喵負責看管農場的財產和農場的清潔衛生。萬華和嘉麗能力較強,堆肥除草澆水等“重活累活”都由他們包辦。阿培負責客人的接待,李端成為了所有人的開心果,他喜歡“變魔術”搞氣氛,阿勤依然繼續他一直以來的工作——撿樹葉。新來的陳為和陳為民也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學會一些簡單的農活......如今他們六人分工清晰,誰也離不開誰。 廣州的四五月,陰雨連綿,學員的露天農活也較少,除了偶爾的打雷天氣會讓學員的心情受到影響外,農場的生活從不乏味。嘉莉和萬華完成堆肥的工作後,嘉莉便開始在潮濕的田裡收集東風螺,藏在自己的房間裡。她有空便看著自己單獨種植的小番茄,等待小生命的長大。李端繼續充滿活力地表演著自己的魔術,阿培則安安靜靜地在屋裡畫畫……六月,他們又要開始頂著烈日,帶上草帽,下田幹活了。
場長和老師除了管理好日常的生產和教學,還要處理學員各種的生活問題。學員有時會有牴觸情緒,便會“罷工”。有時他們會坐在樹下密謀出走,有時他們又會坐在開往農場的公車上不願意下車。老師發現有狀況,便會開導他們,聽取他們的意見。他們是願意接受這樣的方式的,因為他們永遠像是一群天真的小孩。
當然,農場希望通過農療的方式,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讓他們學習技能,重新投入社會,自理生活。為了讓他們適應社會,像正常的工作方式一樣,他們在工作中會取得報酬,遲到早退曠工就不會得到報酬,工錢按時間來算,每天規定工作八小時,但老師說,他們現在還沒達到八小時的工作水平。最勤奮的嘉莉說,她有一個星期拿到了四百多塊的工資,她希望賺夠錢以後自己開一個理髮店,自己做老闆。這是她在農場的第六個年頭,她漸漸地有了自己的夢想。
如今慧靈中心的學員年齡漸長,農場如何對老齡智障人士進行管理,將面臨著新的考驗。當上了50歲的學員占總人數的15%左右時,中心對於學員的臨終關懷也會開始重視。像學員陳為民那樣,他今年53歲,患有唐氏綜合症的他比同齡人顯老,以前20多歲的時候,他還可以在家給自己的妹妹帶小孩,如今,他的身體開始慢慢的發生了變化,聽力視力都減弱了不少。張場長說,智障人士最忌諱讓他們與外界隔絕,所以中心希望通過帶他到農場生活,親近大自然,鍛鍊技能,與同伴一起生活交流,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生活。
今年的6月,慧靈農場即將增加更多的學員,老師也會隨即增加,這是農場開辦的初衷,讓更多的智障人士去體驗這樣的治療方式。而管理壓力也會隨即增加,但場長她樂於嘗試,需要去培訓的人太多,假如有符合條件的人,他們都希望給他們這個機會。但是中心的流動性較大,老師的去留問題也是中心考慮的一個問題。
“他們的身份特殊,在社會上難免受到歧視。農場裡的工作唐老師介紹,她從事護工的工作已有十多年,幾年前曾經帶著中心的孩子去外面玩,由於有市民不理解,讓孩子受到了委屈,現在市民對智障人士的認知度開始有所理解,讓他們重新投入社會有了更大的可能。唐老師說,看著他們漸漸長大,而內心永遠像小孩一樣善良。帶著他們其實就像帶一個小孩。他們比任何人都單純,更加值得信任。
據統計,現時廣州在冊的智障人士約20000人,其中就業適齡者超過10000人,在企業、事業單位參加工作率約2%。為他們創造更多成長的空間和社會對他們接受度的提高已成為一份社會責任。

慧靈簡介

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1990年2月發源於廣州,2000年春機構進軍北京成立全國第一家智障人士社區化服務機構-北京慧靈。作為國內最早期的非營利、非政府的社會組織之一的“慧靈”,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慧靈已在廣州、北京、西安、西寧、天津、廣東清遠、重慶、長沙、蘭州、重慶萬州、陝西商洛、香港、杭州等地紮根。各地慧靈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大家相互幫助、支持,並以創始人為中心成立“中國慧靈委員會”,維護“慧靈”的宗旨、理念,和不斷開創新的慧靈機構。

遠景:智障人士平等參與社區建設,共享社會文明成果
使命:推廣社區化服務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質!
核心價值觀:愛人如己,謙卑待人。堅守信念,尊重生命。持續創新,攜手共進。

現在共有超出1000名16歲以上的智障人士在“慧靈”里生活,星羅棋布在每一個社區里,不顯現其“突出”而融於“正常”。慧靈就像一個連結,連線起不計其數的愛心人士和有責任的企業,共同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慧靈首創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社區化服務模式”——我們有一個倡導智障人士自主生活並向全國開放的“蝸牛網”項目(德國米蘇爾基金會資助),還有一個有15家同行機構認同並積極參與的“育盟”項目(香港嘉道理基金會資助):慧靈將自己原來鮮為人知的“社區化模式”逐一挖掘和整理為一套有深厚人文價值和有系統的專業知識財富廣為傳播,使數萬名智障人士離開封閉的狀態而回歸正常化,其生活品質的變化表現在每一張燦爛的笑臉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