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繁英

古典玄幻小說主角,作者為長林淺影,首登於起點文學網玄幻區。 作者簡介:男,生於80後,心理年齡80加,曾就讀於某師範大學,因不滿理工專業,輟學復讀後失足不幸再次誤入專業,現就讀於某商業大學。於2006年突發奇想寫作《耒鼎焚》一書,現已發表2章及作品相關《繁英集》古詩若干首。於2009年決定考研,作品擱淺,承諾考研後續著。寫作風格古樸清新,作品構思宏大,集古典風韻於一身。

作品簡介

卻說當年諸神大戰,共工與顓頊爭奪天帝之位,共工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西北;地陷東南,故水潦塵埃歸東南。洪荒大水天災肆虐,山林猛獸妖孽危害人間,中原黎民十存一二。幸得女神女媧采煉五色神石修補殘破之天,修復不周之山;並除去幾個妖獸的首領,余者皆遠遁深山遠林人跡罕至之處……

劇情前瞻

第一回
此開篇第一回也。卻說當年諸神大戰,共工與顓頊爭奪天帝之位,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西北;地陷東南,故水潦塵埃歸東南。洪荒大水天災肆虐,山林猛獸妖孽危害人間,中原黎民十存一二。幸得女神女媧采煉五色神石修補殘破之天,不周之山;並除去幾個妖獸的首領,余者皆遠遁深山遠林人跡罕至之處。
山中方數日,世上已千年。卻說那東勝神州自女媧補天除孽之後,天下蒼生回歸樂土,繁衍生息,朝代更迭,滄海桑田。不知過了幾劫幾世,有個釋緣和尚,自幼出家,其師圓寂之日便立志行遍天下雄川大河五湖四以悟空界,數十年後已是世上有道高僧。這一日,釋緣來到西北海外的一處所在,只見山高萬丈,巍峨壁立,山下有一河連通南北,河東陰雨連綿,山清水秀,如煙似幕,河西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釋緣避雨偶入一山洞,只見洞名“幕濕洞”,撫掌大笑:“阿尼陀佛,善哉善哉,貧僧不想有如此造化,此處地處異方,想必是哪個得道高人的仙鄉,我請他賜教一二,當受益匪淺。”可惜洞裡雖有人居住的跡象,但蛛絲結滿櫃櫥,櫃櫥有書數十卷,顯然已廢棄有些時日。釋緣大失所望,轉念一想,這櫥柜上的書莫非是前輩高人所留修道之書。甫拾起一卷卷殘缺古書,拭去塵埃,但見上書《耒鼎焚》,書中卻不是什麼高僧談禪,道士練氣,卻是一篇篇人物傳志。
釋緣失望至極,因洞外雨未停歇,無聊之餘乃取書觀看,這一看,一目十行,卻是看了整整三天,這三天,釋緣滴水未進,時而頓足狂喜,時而哽咽下淚,更多是低頭沉思。到第三天,讀罷卷末一首江城子
“丁香苦味綠幽薔,別難忘,百迴腸,滿院東風,花落是何鄉?杳杳煙波流不盡,竹葉泣,月微霜。從此紅裝是愁妝。夜清長,人事荒,解劍焚書,百年醉千觴。卻話當年短檐下,秋雨驟,燕飛雙。”
釋緣掩卷長嘆:“不想世間竟然有如此之人如此之事如此之情如此之變,我妄自稱參悟空界,與此書作者慕繁英歷盡人間諸色相而方入空界相較,實乃井中撈月,霧裡觀花。”轉尋思此書埋沒此間可惜了,不如我帶了出去添上回目譯成今文傳與世人,即使不能度化幾個,也讓世人知曉有此一段奇事。此乃此書之來歷。
書上云:當日地陷東南。東南海濱有個小城,其名來歷已不可考,因為城中多榕樹,往往枝葉茂盛有如遮天大傘,來往都喚作榕城,城裡商賈雲集,民風樸素,有古人遺風。這天街上卻是冷冷清清,商鋪都早早關門,只有樹上的幾隻老鴰在嚷個不停,忽然一陣煙塵滾滾而來,老鴰才依依不捨喋喋不休地離開。“呸,倒霉,出門遇見這喪門星”煙塵里一個軍官揮著馬鞭,大聲叫道:“快走!快走!沒吃飯啊。說你呢,快走!”原來這是一群剛剛募集而來的新兵。最近東南沿岸時有倭寇來犯,朝廷重兵都在西北邊塞,半月間竟然有十數鄉鎮被洗劫一空,頓時州府亂了分寸,不得以在鄉野間招募了這三百壯丁布防榕城。
被軍官罵的是一個黑大個,虎目虬髯,挑著一擔米,背上還背了一口大鍋,被罵了只是皺了皺眉,加緊趕路。正當夏日炎炎,隊伍出了榕城不到十里,忽然朗朗晴空一聲霹靂,雨水就下來了,天地一時清爽,隊伍歡呼雀躍,不一會傾盆大雨,隊伍頓時慌亂起來,紛紛叫嚷,軍官開始大罵後來見人心已散才下令道:“隊伍原地休息,待雨停再燒火做飯。”老天似乎是開眾人的玩笑,軍官剛下令,雨剎時就停了。但軍令已經下了,也就不好再改,況且眾人也實在勞累不聽調遣了。軍官說了聲:“丟他媽。”轉身自尋乾燥的地方歇息去了。
一時間這群新兵可就熱鬧了,燒火的燒火,喝水的喝水,七嘴八舌地聊開了。剛剛被罵過的叫做慕澤的黑大個也擠在人堆里,聽一個小鬍子在說倭人。“這倭寇,個個生得青面獠牙,三頭六臂,見男人就殺戮,見女人就姦淫......”“我說他們三頭六臂你看見了?”慕澤打斷道。“這......我是沒看著......我沒看著,你看著了?!我說話你別插嘴......”眾人一陣鬨笑——忽然雷鳴般一聲。接著傳來衝鋒的號角。“不好,這不是打雷,我們遇見倭寇了。”黑大個首先醒悟過來,搶過地上的雁翎刀沖了上去。
頓時天地間殺聲一片,片刻前還充斥笑聲的天地已經晃如修羅地獄,屠戮牲場......
“爺爺,快來救我啊!......嗚嗚”
午夜的慕府被一聲孩童的啼哭吵醒,頓時上上下下一片燈火通明,當慕陽明感到兒子的書房的時候只見小丫環們跪在地上,夫人慕陳氏正哄著五歲的慕繁英,小孩子星目劍眉,氣宇不凡,只是膚色頗黑,仿佛是當年的一品大將軍慕澤。但此時被噩夢驚醒,雖然在母親懷裡停止了啼哭,睫毛還掛著淚珠,慕陽明方要發作,夫人忙使了個顏色;才緩了口氣:“大將軍,又怎么了?大半夜得鬧得家裡不得安寧。”小孩子顯然十分懼怕父親,一句話噎在嘴邊,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夫人忙說:“他說他夢見倭寇了,這事我看都怨你,誰讓你整天說他爺爺在沙場上的事,嚇著他了。”“哼,沒出息,都是你慣壞的,我慕家將門之後怎么就生出這么一個不孝的兒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看來那兩個人的話儘是虛言。”說完,嘆了口氣,慕陽明拂袖忿忿而出。
慕家本來是鮮卑皇族慕容氏之後,後來家道衰,流落江南。不意造化弄人,六十年前慕家的慕澤卻以一火頭軍出身,在榕城歧路山一戰立下奇功被破格錄用為游擊守備,後隨高宗南征北戰,官拜一品鎮南大將軍,位及人臣。不料天妒英才,慕澤竟於四十歲那年隨軍染上瘟疫,卒於漠北。長子慕陽明本來靠著祖澤也當過四品小吏,但卻因故遭貶,流放瓊州,等到天下大赦歸來已經是十餘年了。慕陽明轉從商道,苦心經營,家業復興,漸漸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幾年後,慕陳氏才生了一個孩子,取名繁英,那時慕陽明已經是三十七歲了。
慕繁英這孩子說來甚是波折。出世時便是母子的生死劫難,其母難產,幸虧慕陽明多年經商竟然尋得神醫伊斯邈為其親自接生。繁英落草時,眾人都以為是女孩,不僅眉清目秀,隆準高額,令人驚異的是竟然烏髮垂髫,口生三齒。眾人剛剛鬆了口氣,不料這孩子竟然不會吃奶,而且肚腹脹痛,滴水不下。等到第七天眼看已經快咽氣了,家裡連棺材都瞞著陳氏備好了,忽然來了一僧一道,舍了些符水,念了幾句無量壽佛,阿尼陀佛,小孩子竟然望著和尚光頭咧嘴一笑,道士咄了一聲:“痴兒笑誰?!”“哇”小孩子哭了出來,隨即屎尿俱下,臭不可當,竟然好了,也會吃奶了。慕陽明回頭,那道士和尚早已不知去向,大家都詫異。只見留下四句似詩非詩:
勝敗江山總為情,
公侯紅粉似浮雲。
煮酒林中盛世傑,
桃源風月慕繁英。
慕陽明心想:莫非此子大難不死,竟是和他先祖一般有出將入相的異人,看此二人不似凡人的做作,莫非是神仙?越想越是覺得如此。於是倍加留心心撫育。
小繁英也是天賦異秉,八個月便能開口說話,一歲多已經能背唐詩,三歲時其父向他講當年先祖慕澤的故事,小繁英竟然說道:“我長大也要像爺爺一樣,指揮千軍萬么(馬)。”雖然牙齒透風咬字不準,但是慕家俱歡喜並堅信慕家又會出一個大將軍。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往往使得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不免揠苗助長,慕父一向對兒子犯錯非打即罵,早上一頓打罵,難怪小孩子做噩夢。當夜,小繁英在母親懷裡沉沉睡著,一夜無話。
第二天,正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榕城乃是三江之源,自古便有賽龍舟的習俗,每到次日家家戶戶都要綁粽子,正所謂“五月五,端午節,青絲縛白粽,綠水江中祭屈原”。慕陽明一大早便被知縣請去商議募款救災的事宜,陳氏素來不喜熱鬧,像此類祭祀之事從來都是讓家人代行的。唯有小繁英剛剛用罷早飯便吵著要去江邊看賽龍舟,陳氏耐不住小孩子軟磨硬泡撒潑耍賴,只好叫家人老徐帶著孩子外出。
這一老一少來到江邊,但見人山人海,鑼鼓震天,紅磷綠爪,好不熱鬧。人一多,事情便來了,老徐遇見熟人,剛剛聊了幾句,回頭小繁英早已不知去向,嚇得差點暈倒,四處搜尋不見,跌跌撞撞忙回慕府報急。陳氏聽得小繁英走失嚇得如五雷轟頂,欲哭無淚,吩咐家人趕緊去找:“尋著還有活路,要是不見了,大家都不活了。”
正鬧得雞飛狗跳的,外面忽然叫道“小公子回來了!小公子......回來了。”陳氏樓定繁英,終於哭了出來,倒是小繁英安慰母親:“娘,我沒事,這是我新交的兩個朋友。”眾人這才發現隨著小繁英來的還有兩個年紀相仿的小孩子,衣衫襤褸,好似叫花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