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鄉

慈恩寺鄉是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轄鄉,該鄉位於縣境中北部,距縣府7.5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8842人。

基本信息

鄉情概況

慈恩寺鄉是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轄鄉,該鄉位於縣境中北部,距縣府7.5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18842人法張公路(法庫--康平張強)過境。

行政區劃

慈恩寺鄉政府駐慈恩寺,1962年設慈恩寺公社,1984年置鄉。轄慈恩寺、喇嘛荒、褚家窩堡、趙家窩堡、西崗子、邊家窩堡、齊家窩堡、王義官屯、五家子、小劉家窩堡、榛柴崗子、哥哥府、任家窩堡、汪家溝、一統溝、於家溝、門家溝、往戶屯18個村委會。

慈恩寺的故事

慈恩寺遺址位於法庫縣城西北8公里,慈恩寺鄉慈恩寺村境內,依山而建。慈恩寺村為鄉政府所在地,原名偏坡屯,有悠久的歷史,有“先有偏坡屯,後有法庫門”的說法。
康熙九年,清太宗皇太極的侄女固倫端敏公主為民族和好,下嫁給蒙古科爾沁旗達爾罕王班第。送親的車馬達到十幾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途徑此地,突然天降大雨,泥濘不堪車馬下陷不能前行。公主掀開轎簾,要下轎,丫環一個勁往回推,可公主硬是要下轎,丫環沒抱住,公主一下跳下轎。不管泥不泥,水不水的,公主一下子跪在泥地上,臉面朝天,雙手合十,向蒼天禱告:“如果睛天,讓我過去,我願修建一座寺廟以感謝大恩大德。”說畢,又虔誠地向蒼天拜了三拜;才上轎。說也奇怪,沒等公主坐穩,一個響雷“咔嚓一聲,嚇得公主一哆嗦。不一會,天睛了,風停了,隨即趕來幾十名百姓,協助將車抬出,送親的車隊繼續向前行駛。
之後,公主向皇帝稟告,康熙皇帝遂撥皇銀千兩,並派劉元星主持修建,並親自題寫寺名。
康熙十年,正趕上大旱,地上苗不長,水井已經乾枯,四月十八,寺廟建成,邀請各大寺的主持前來主持開光。開光儀式畢,天空中飄來幾朵似人似佛狀的彩雲,突然睛天靂霧,下起瓢潑大雨。寺前的水井正好灌滿雨水,天隨之睛起來。人們喝起井水來,倍感清甜,沁人心脾。(經化驗,為礦泉水)。
慈恩寺門上方懸掛著燙金黑色牌匾,字型剛勁有力。寺院的周圍種植著柳樹,夏天整座寺廟被綠色所包圍。進入寺門後東西兩側鐘樓、鼓樓各一座。鐘聲清脆悅耳,傳至十幾里之外。第一層殿供奉著四大天王,腳踏八大怪,第二層殿供奉著關老爺,背後韋陀為之搖扇,第三層殿為佛祖大聚會,其中眼光娘娘最顯眼。東西為僧房,共有十五間。寺廟中種植著桃樹、杏樹、和各種花草,每到春天,百花爭艷。
自從建廟以來,這一方淨土物豐民安,全村350戶,80以上的壽星50多名,蘇姓老人逾百歲。幾十年以來,全村沒有患眼病的。
慈恩寺信仰者極多,可達上萬人,每年的四月十八信徒從四面八方趕來,每家每戶都有人來投宿。本村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健康長壽。現在村民和各地的信徒強烈要求修復慈恩寺,以保一方淨土物豐民安。

慈恩寺老陵

位於巴爾虎山東麓慈恩寺鄉五家子村,是達爾罕王旗多羅貝勒綽爾濟之墓。綽爾濟是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從子(其父為滿珠習禮之兄察罕),孝惠章皇后之父,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尚郡主,授和碩額駙,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封晉國蚣,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晉升多羅貝勒,詔世襲罔替。綽爾濟戒馬列一生,曾多次參加後金、清與明朝的戰爭,屢立戰功,很受清延賞識,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卒,其長子鄂齊爾襲貝勒爵。陵的規劃較小,有圍牆、門洞、甬路、寢殿、寶頂等,陵外植松柏。

經濟發展

慈恩寺鄉農業主產玉米、豆類,盛產寒富苹、山楂等水果。
縣屬煤礦在境內。
該鄉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以發展城郊經濟為主線,緊緊圍繞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生產,從2006年起,經過努力,使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培育壯大三個產業∶萬壽菊產業,辣椒產業,蔬菜產業。
近年來,慈恩寺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本地資源和傳統項目為依託,通過支部引路、黨員帶頭,發展專業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走出了一條以專業村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慈恩寺鄉始終把專業村建設作為富民強村的長效機制,每年都從鄉機關抽調優秀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駐點幫扶,對專業戶進行輔導培訓,使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專業村和產業協會成為當地發展的排頭兵。同時在產業發展中,慈恩寺鄉逐步確定了以設施農業、養殖業、林果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農民結合自身實際和種養經驗,採取規模化經營,市場化管理,為打響專業村品牌,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
現在,當地的專業村格局已經初具規模。針對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著力發展冷、暖棚瓜菜、肉牛、寒富蘋果三項產業,提升農民發展信心,切實增強了駕馭市場的能力。
目前,慈恩寺鄉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9000畝,肉牛飼養量達到20000頭,林果業達到700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