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八首

感興八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詩,從李白的這首詩里,我們看不出影射“感甄”說的跡象,只能看到李白是將《洛神賦》作為一篇描寫人神戀愛的作品來對待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感興八首》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感興八首

【其一】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宵夢,無心向楚君。錦衾抱秋月,綺席空蘭芬。茫昧竟誰測?虛傳宋玉文。

【其二】洛浦有宓妃,飄颻雪爭飛。輕雲拂素月,了可見清輝。解佩欲西去,含情詎相違。香塵動羅襪,綠水不沾衣。陳王徒作賦,神女豈同歸?好色傷大雅,多為世所譏。

【其三】裂素持作書,將寄萬里懷。眷眷待遠信,竟歲無人來。征鴻務隨陽,又不為我棲。委之在深篋,蠹魚壞其題。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其四】芙蓉嬌綠波,桃李夸白日。偶蒙春風榮,生此艷陽質。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龍火飛,零落互相失。詎知凌寒松,千載長守一?

【其五】十五游神仙,仙遊未曾歇。吹笙坐松風,泛瑟窺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其六】西國有美女,結樓青雲端。蛾眉艷曉月,一笑傾城歡。高節不可奪,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為人所觀。安得配君子,共乘雙飛鸞。

【其七】竭來荊山客,誰為珉玉分?良寶絕見棄,虛持三獻君。直木忌先伐,芬蘭哀自焚。盈滿天所損,沉冥道所群。東海有碧水,西山多白雲。魯連及夷齊,可以躡清芬。

【其八】嘉穀隱豐草,草深苗且稀。農夫既不異,孤穗將安歸。常恐委疇隴,忽與秋蓬飛。烏得薦宗廟,為君生光輝。[1]

作品譯文

【其一】瑤姬是天帝的女兒,其精華幻化為朝雲暮雨。殷勤宛轉進入我的春宵美夢,並無心愿與楚君周鏇。床上錦衾擁抱秋月的光輝,綺席上蘭花空自芳香。是誰在那裡茫昧推測?宋玉的美文是不實的虛傳。

【其二】洛水江湄有女神宓妃,身姿飄颻與雪爭飛。如輕雲飄拂素月,瞭然可見她的玉體清輝。她解下玉佩,欲到西方去,我含情脈脈,怎么能違背她的意願。凌波微步,羅襪香塵飄動,綠水不沾衣裳。陳王曹植白費精神來作賦,神女豈能與你同歸。好色必傷大雅,多為世人譏諷。

【其三】裂開素絹寫封家書,將寄給萬里之外的心上人。依戀你啊,等待你從遠方差來信使,一年過去了卻沒有送信的人來。征鴻跟著太陽飛,又不在我居住的地方棲息。把信放在針線篋里,蠹蟲把封題筆跡都弄壞了。不如把信投如水中,流落到它處,讓別人折開。並不怕他人開信封,只怕會生是非。

【其四】芙蓉在綠波上撒嬌,桃李對著白日夸自己的艷麗。偶爾承蒙春風的榮滋,生出如此的艷陽之質。不是沒有佳人的美色?只怕是花艷不結實。一旦龍火宛轉飛去,花朵零落,有什麼可依靠。難道不知凌雲的寒松,千載長青守一?

【其五】我十五歲開始就喜歡學神仙之術,仙遊未曾歇。松風下笙聲悠悠,弄琴瑟窺見海月。西山的玉童子,使我煉就金骨。身輕欲逐黃鶴飛,招呼著一起飛向蓬萊高閣。

【其六】西方的國家有美女,結高樓聳入青雲。蛾眉如同艷麗的曉月,一笑傾城歡樂。但是高風亮節不可屈服,紅心如凝丹。常常害怕時光流逝,容顏衰老,不為人所欣賞。如何才能匹配個人格高尚的君子,共乘雙雙飛鸞,比翼雙飛。

【其七】盡心竭力的荊山客,誰為你分割珉玉?三次獻給楚君主都接納,良寶不受重視而見棄。筆直的巨木容易被採伐,芬蘭總是被人焚燒,多么悲哀。盈滿的事物總要被天命損害,深沉不露才是道之所在。東海有一望無際的碧蘭海水,西山有自卷自己舒的茫茫白雲。那裡是魯仲連及管仲隱居的地方,我們可以去那裡躡清取芬。

【其八】嘉穀被瘋長的荒草遮掩,草深而穀苗稀少。農夫都不想區別草與穀苗,那讓孤穗有那裡依靠?常常擔心自己委身於荒野,而與秋蓬一道飛騰。怎么才可以舉薦給宗廟,為君王增添光輝。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