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池

愛蓮池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城中部,紫陽路東側的譙樓及周瑜點將台東側,其東南緊連冰玉潤,北接電影公司,正南距鄱陽湖1020米。盛夏之季,漫步蓮池,微風悠悠,清香朴鼻,似步入清涼之世界,心曠神怡。

地理位置

愛蓮池愛蓮池

愛蓮池位於江西九江星子縣城中部,紫陽路東側的譙樓及周瑜點將台東側,其東南緊連冰玉潤,北接電影公司,正南距鄱陽湖1020米。

池呈正方形,四周花崗石護砌,長48.84米,寬34米,深3米,總面積為1661.24平方米。池之正中,築有面台,花崗石徹壘,內築五花土,高2.8米,長寬各11.1米;面積為123.21米,台上有觀蓮亭,亭四方形,立柱起架,柱礎蓮瓣紋。頂為重檐歇山頂,亭之前後,有池橋各一與池也相連,三墩四孔,墩以花崗石徹壘,墩間並以長寬1.23米,高2.78米,後橋為“之”字形曲橋,銜接橋長10.55米,寬1.23米,高2.78米;二橋下方,各有蓮池兩方於側,盛夏之季,漫步蓮池,微風悠悠,清香朴鼻,似步入清涼之世界,心曠神怡。

歷史淵源

《星子縣誌》載,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周敦頤知南康軍,是時朝庭昏庸,官場腐敗,他有感於斯,于軍治之北鑿池種蓮,並作《愛蓮說》,自銘。南宋朱熹知南康軍,重修池亭,並徵得廉溪先生《愛蓮說》之墨本,書刻於石,立於亭內。明成化八年,知府曹凱重修建亭其上,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府張純整葺一新,引水植蓮,復刻《愛蓮說》於亭。愛蓮池歷代以來屢經興衰,今之愛蓮池,保留了清後期的建築樣式。

周敦頤作品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有的版本為甚)愛牡丹。予(yú)獨愛蓮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ì)!菊之愛,陶後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天下的人們大多喜愛牡丹。(只有)我唯獨喜愛蓮花,我只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幽香,它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人們)只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花),但不可以親近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居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愛蓮池詩詞

鵲橋仙·賞荷

左河水(當代)

波光映照,神姿輪舞,香氣隨煙輕吐。粉顏玉飾碧羅裙,仿若見、七仙女處。

魚羞隱底,蝶驚避辱,柳岸群芳暗妒。千年墨客萬行詩,紙筆里、能容幾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