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威斯頓

愛德華·威斯頓

愛德華•威斯頓(1886—1958)是人體攝影史上最具公眾知名度的攝影家。他的影紋清晰、形態嚴謹的人體攝影作品,以一種對生命的絕對解釋而成為人體攝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愛德華·威斯頓愛德華·威斯頓
愛德華•威斯頓(1886—1958)是人體攝影史上最具公眾知名度攝影家。他的影紋清晰、形態嚴謹的人體攝影作品,以一種對生命的絕對解釋而成為人體攝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人物簡介

愛德華·威斯頓代表作——鸚鵡螺
愛德華•威斯頓出生在美國,他在1902年開始拿起照相機,在此之前他曾經在鐵路上謀事。1911年,他在加里福尼亞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個照相館。1923—1926年,他與莫多蒂在墨西哥開設了照相館,井與當地的攝影家、藝術家展開了交流。1932年,威斯頓與安塞爾•亞當斯維拉德•凡•戴克等一起創設f64小組,大力提倡對被攝體客觀理性的描寫與記錄。由於威斯頓對攝影的獨特貢獻,他在1937年成為剛創設的古根海姆獎金的第一個獲獎者。1946年,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威斯頓舉辦了大型回顧展,表彰他在現代攝影史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威斯頓晚年雖然為帕金森病所苦,但仍然創作不綴。

威斯頓從拍攝芝加哥的公園入門,在進入伊利諾攝影學校就讀前,已決心做個人像攝影家
進入20年代,他開始對攝影的繪畫傾向感到疑惑和不滿,急欲擺脫沙龍主義的束縛。
1922年,他在墨西哥藉由個展,以藝會友,結識“墨西哥文藝復興”的左翼畫家歐洛茲柯等人,從這些強烈主張民族自立、藝術大眾化的青年藝術家身上,察覺他們為探索生命本質燃燒的熱情,以及接受歐洲立體派洗禮的鮮明畫風影響所及,威斯頓醞釀了第二次創作變革。
結束墨西哥3年的異鄉生活,1926年重返加州幽谷,被奉為經典的貝殼、青椒和人體攝影的代表作,都在此時地陸續完成。他以敏銳的凝視導入客觀思維,排除個人情緒,明確地捕捉青椒的日常性,奇特的形態中隱藏神秘的生命力,撞擊詭異的存在感,威斯頓依恃獨特的個人知覺把衝擊升華成抽象的攝影空間,他以自己女兒做模特兒拍攝的人體和青椒神似,那不只是形態,而是整體生命的象徵。
1929年,威斯頓重遊舊地,“灰狼岬”這個加州南方的半島,時隔15年才擒住風格轉變後的威斯頓的視線,成為他終生和自然對話的場域,在此建構安身立命的居所。
1937年,威斯頓獲素來以獎勵優異科學家、藝術家和文學家為對象的“古金漢獎助金”,成為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攝影家,奠定了他在藝術界的地位。
1948年,他罹患帕金森氏症,病情惡化前,在灰狼岬拍下生平最後的作品,從中自選近千張底片,顫抖的肢體已不能親自進行暗房作業,而由他監督兒子沖印照片。
威斯頓病逝於1958年元旦,4個兒子遵其遺囑將他遺體火化後,把他的骨灰撒向灰狼岬海域。美國攝影界推崇威斯頓一生的成就,尊稱他為“攝影界的畢卡索”。

作品風格

愛德華·威斯頓蒂娜·莫多蒂 1924
威斯頓本是一個信奉畫意攝影觀念的攝影家,但他與情人、後來又成為他的攝影學生的蒂娜•莫多蒂的墨西哥私奔,卻成了他的攝影風格轉變的一個現實契機。在拉美的明媚陽光下,在他與莫多蒂的感情與日俱增的同時,他的時空觀與光影感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他的以莫多蒂為對象的人體攝影作品中,作為被攝體的人體輪廓開始變得清晰、銳利,而不像以前以畫意攝影手法所拍攝的人體的輪廓那般朦朧、柔和。顯然,威斯頓在此時已經拋棄了畫意攝影優柔寡斷的美學觀,開始接受純粹攝影的美學觀念。雖然在這時人體還不是威斯頓的主要題材,但從他拍攝的莫多蒂人體攝影作品中,人們已經有足夠的理由預見一個人體攝影大師的誕生已經為期不遠。儘管威斯頓後來與莫多蒂固政見不合等原因而分道揚鑣,但他與莫多蒂的這段異國戀情卻使他從根本上改變了攝影風格。

威斯頓回到美國後,創設了f64小組,正式投身於純粹攝影的影像創作,而人體攝影實驗則正好成為他實踐、貫徹自己的攝影理念的一個絕好的機會。威斯頓以銳利的輪廓線、嚴謹的造型與精確的影調來嚴格控制人體影像製作的全過程,使得他的人體攝影成為一種充滿理性的視覺作業。威斯頓認為人體本身具有無可挑剔的形態,是一種完整無缺的連續變化的生命體。對他來說,人體成為他從中發現生命宇宙規律的媒介,而攝影則是揭示這種隱而不露的神秘法則的視覺手段。

威斯頓曾經說過:“雲、人體、貝殼、青椒、樹木、岩石等相互之間在生命這個宇宙中擁有一種聯繫。生命的節奏象徵全體。人通過與自己最相適合的媒介,發揮自身所擁有的創造力,認識對象並記錄之。只有這樣的對象才體現生命的節奏,才是隱藏於外形之中的生命。”作為f64小組的一員,威斯頓通過小光圈的精確描寫來給出對被攝對象的出人意表的獨到發現,揭示蘊含於事物物質性外形中的超越物質的精神性。威斯頓以機械的精確性使任何有關人體的想像在此失去意義,並最終通過一種理性的手法來把握生命的構造,發現生命的本質,尋找有關生命的終極意義。

蘇珊•桑塔格認為,將人體攝影提高到受人尊敬的地位的是威斯頓(EdwardWeston)、安德列•柯特茲(Andfekedehz)和比爾•布蘭特(BillBrandt)。愛德華•威斯頓拍攝的人體輪廓清晰,存在一種詩意的美,可以將其籠統的歸類為形式主義的人體攝影。

生平概要

1886年: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高地公園。

1902年(16歲):開始用他父親的一台簡單相機拍攝照片,不久換用5×7相機。

1903年(17歲):在芝加哥一家公司里幹了三年活,他本人繼續拍攝照片。

1906年(20歲):到加利福尼亞探望他的姐姐,後留在加州,開始用明信片相機在各地巡遊為顧客拍攝肖像。

1908~11年(22~25歲):在伊利諾斯學院學習攝影,回到洛杉礬在一家相館裡修底片和沖印照片。

1909年(23歲):與F·M·香德勒結婚。

1911年(25歲):在特洛匹科開辦自己的照相館,主要拍攝柔焦的畫意照片。

1914~17年(28~31歲):肖像攝影獲得廣泛好評。頻頻獲獎,舉辦了多次個人影展,1917年被選為倫敦攝影沙龍會員。

1919~23年(33~37歲):攝影風格大變。逐漸不再拍攝商業性的肖像和柔焦畫意作品,改拍影紋清晰而帶有抽象主題的照片。採用特異角度和光線拍攝人象和人體的局部。結識女攝影家娣娜·莫鐸蒂(TmaModotti)。

1923~25年《37~39歲):與莫鐸蒂和大兒子香德勒一同搬到黑西哥城。開照相館,拍攝了不少室外的肖像、人體和蔬菜、貝殼、樹木、石塊特寫。

1926~28年(40~42歲):與娣娜和兒子布列特到各地旅行。拍攝雕塑、沙漠、樹木、雲彩等系列性作品及貝殼、蔬菜大特寫。後回到加州開照相館。

1929~35年(43~49歲):在卡梅爾(Carmel),開相館,開始拍攝洛博斯系列照片,包括杉樹,石塊和海藻,繼續在影室里拍攝蔬菜。1932年起,與亞當斯、坎寧安等共同組成“f/64群體”,並在舊金山的一家博物館舉辦聯合影展。

1936年(50歲):繼續拍攝沙漠和人體系列。

1937年(51歲):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1839~1937攝影回顧展中展出四幅沙漠照片。第一次以攝影家身份獲古金漢姆獎金。

1938~40年(52~54歲):與薇爾森結婚。又回到卡梅爾野貓山,居住在他兒子尼爾為他蓋的木屋裡。開始拍攝新的洛博斯海灣風景照片。為古金漢姆基金會製作了1500幅作品。由古金漢姆基金會提供資助出版了一本《加利福尼亞及其西部》畫冊。此書文字部分由薇爾林執筆。

1941~45年(55~59歲):計畫到美國東南部為詩人惠特曼詩集拍攝插圖,因珍珠港戰事爆發而中斷,回到卡梅爾的家中拍攝人體、貓,與薇爾森分手,出現帕金森病的早期徵兆。

1946年(60歲):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韋斯頓大型的攝影回顧展,同時出版了一本影集。

1947~48年(61~62歲):為柯達公司到洛博斯海灣試用彩色反轉片。並在洛博斯拍攝了他一生中最後幾張照片。

1950年(64歲):法國巴黎現代藝術館展出他的回顧影展。

1951~55年(65~69歲):被美國攝影學會推舉為榮譽會員。1952年出版(攝影50周年作品集)。1955年將一生最佳作品印製出了8套照片集錦。

1956年(70歲):出版了《愛德華·韋斯頓的世界》。

1958年(72歲):1月1日在他野貓山家中去世。

作品賞析

一.人體

愛德華·威斯頓人體
著名的攝於1936年的《人體》表現了一個蜷縮成優美橢圓形的女體,模特將臉埋在臂彎里,髮絲齊整的頭部與背景色調接近而在視線中近乎於隱退,格外醒目的是圍成橢圓形的雙臂,穿插在其中的雙腿豐富了這個橢圓的構圖,整個畫面給人一種靜穆的美感。

二.無題

愛德華·威斯頓無題
攝於1925年的《無題》通過對柔光下乳房及腹部曲線的柔和表現,勾勒出一種羞澀的美,這從搭在另一隻被遮蔽乳房上手的似動非動中表現的更突出。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