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物

蘇武"身居異邦,心在祖國"。 從1935年至1955年,他在美國20年間的學術成就,使他有豐厚的生活待遇。 鄧稼先"獻身核彈,舍家為國"。

愛國人物:
1、江姐 2、董存瑞 3、文天祥
4、黃繼光 5、邱少雲 6、楊靖宇
7、鄭成功 8、劉胡蘭 9、雷鋒
10、李向群 11、方誌敏 12、羅盛教
13、王二小 14、趙尚志 15、趙一曼
16、八女投江 17、狼牙山五壯士 18、向警予
19、賴寧 20、白求恩 21、夏明翰
22、岳飛 23、林則徐 24、王進喜
25、張稚生 26、葉挺 27、項英
28、馬占山 29、張自忠 30、李大釗
31、石平陽 32、梁三喜 33、魏源
34、鄧世昌 35、戚繼光 36、孫中山
37、黃興 38、譚嗣同 39、秋瑾
40、關天培 41、毛澤東 42、鄧小平
43、朱德 44、聞一多 45、劉伯承 46、聶耳
江姐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槓、電刑……,甚至竹籤釘進十指。特務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她關懷難友,參與領導獄中鬥爭,被親切地稱為“江姐”。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歌樂山電台嵐埡,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黃繼光(1931~1952)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衝鋒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邱少雲(1926~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韓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衝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蘇武"身居異邦,心在祖國"。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侯即位,便自稱是漢天子的晚輩,並把戰亂中扣押的漢朝使者一齊送回漢朝,武帝也以禮相待,委任蘇武以中郎將職,持旄節護送被扣押的匈奴使者回國,同時贈送且侯單于豐厚禮物。於是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隨員常惠以及衛士等一百多人到了匈奴。不料單于收下禮物,卻認為漢朝軟弱,便以狂妄驕橫的態度對待漢朝使節。事有湊巧,就在使節團返朝復命之際,匈奴發生了貴族緱王和虞常等人的謀反未遂事件,衛律奉單于之命,審理這樁謀反案,虞常供出與張勝有聯繫。單于大怒,召集首領們商議要殺掉漢朝使者,近臣們認為殺他們不如令他們投降,單于同意並派衛律去勸降蘇武,蘇對常惠等人說:"喪失氣節,辱沒國家,雖生,有何臉面回大漢?"說著,拔出佩刀刺進胸膛,衛律大驚,親自上前抱住蘇武,又忙著派人快馬加鞭去請醫生。單于欽佩蘇武的氣節,更加希望蘇武投降,早晚派人問候。並許之以高官厚祿和採取刑場陪斬等恐嚇手段,但蘇武軟硬不吃。單于令將蘇武關閉在一個深曠的大地窖中,並斷絕他的飲食,天降大雪,蘇武撕下氈毛就著雪吃,幾天不死,匈奴十分驚奇,以為神助,便把蘇武押解到渺無人煙的北海(俄羅斯貝加爾湖)邊牧羊,並說,只有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國。蘇武在北海拄漢節牧羊,幾年的風霜雪雨,磨蝕了節杖上的毛飾,但卻磨不掉蘇武對祖國的思戀之情,漢昭帝繼位後,漢朝與匈奴停戰修好,幾經周折,終於使蘇武在公元前81年獲釋返回漢朝。蘇武在匈奴歷盡艱難困苦,度過整整19年,他壯年出使,返漢時已鬚髮染霜。雖然一生沒做什麼驚天動地之舉,但他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愛國之心,卻世世代代為人所稱道。
陳嘉庚 "身居海外,心向祖國"。陳嘉庚十七歲就僑居新加坡,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積蓄了大量資產。但他不是拜金主義者。他認為:金錢只有散播在祖國的土地上才最有用!抗日戰爭時期,時刻關心祖國命運的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總會慰勞視察團",回國慰問了抗日軍民。在重慶,國民黨官員把他當作財神爺,花了八百元辦了豪華宴席招待他,請教的都是怎樣才能升官發財的道道。在延安,毛澤東在窯洞請他吃了一頓二角六分錢的客飯,坐的凳子也是七蹺八裂的,可是談論的都是救國救民的大道理。返回新加坡後,在向僑胞談論歸國觀感時,陳嘉庚嚴厲批評了國民黨的鋪張,讚揚共產黨的清明。他滿懷激情地宣告:"中國的希望在延安!"陳嘉庚一生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的捐款,如果根據黃金在國際場上的價格計算,至少相當於一億美元。陳嘉庚不愧為華僑的旗幟,民族的典範。
錢學森 現代著名力學家,中國研製火箭技術的元勛之一。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193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後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並進行科學研究。早在30年代就提出了跨聲速流的相似律,並與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航天科學創始人之一馮·卡門最早共同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40年代與卡門共同提出球殼與園柱殼新的非線性失穩理論,在火箭與噴氣推進方面提出並實現了用火箭作助推器,其遠程火箭推進研究是航天方面的開創性成果。1947年,年僅37歲的錢學森已被公認為力學界和套用數學界的權威,卓越的空氣動力學家,現代航空科學與火箭技術的先驅,控制論的創始人。從1935年至1955年,他在美國20年間的學術成就,使他有豐厚的生活待遇。但他始終眷戀自己的祖國。新中國成立的第6天,他得知訊息後,便宣布決定回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我寧肯槍斃他,也不願放他回中國,無論什麼地方,他都頂5個師",並通知移民局阻撓。因此,錢學森突然被美聯邦調查局非法逮捕,拘押15天。美國移民局甚至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使他整整5年處於變相軟禁的境地。但這並沒有磨掉錢學森夫婦返回祖國的意志和決心。1955年6月,錢學林為早日回到祖國,寫信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祖國母親求援。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與安排下,終於搭乘輪船回國。回國後,歷任中科院力學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協主席等職以及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開創了我國工程控制論、稀薄氣體動力學、物理力學的研究,有關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對航空工程理論具有創造性的貢獻。他直接參與組織領導了我國運載火箭、飛彈、衛星的研製攻關工作,為創建和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及培養國防尖子人才做出了舉世囑目的貢獻。他是我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套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1989年錢學森獲國際技術學界最高獎"小羅克韋爾獎章",並進入"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之列。1991年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1994年作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人員"獲得"何良何利基金獎"。他在受獎書面發言中說:"……對於我的工作,黨和人民滿意,祖國滿意,這是我一生的心愿!"
錢三強 現代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7年赴法國留學,在伊倫·約里奧━居里夫婦指導下,在巴黎大學進行原子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39年初他與居里合作對核裂變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的實驗結果支持了當時剛發現的裂變現象的解釋。他首次算出弱能量電子的(真)射程和能量關係,並與實驗結果相符。1946━1947年,他與人合作發現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接著,他對鈾三分裂機制的解釋被各國物理學家所接受,豐富了人們對裂變現象的了解和認識。約里奧━居里夫婦曾共同簽訂了對他的鑑定:"……十年間,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來並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代人當中,錢三強最為優秀。我們這樣說,並非言過其實……"。1948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等職。在創建中科院和領導組織我國原子能事業、核武器研製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培養了大批尖端科技人
聶榮臻 "嘔心瀝血,攻尖強國"。一定要造出中國的飛彈、核子彈,這是功勳卓著的聶榮臻元帥的畢生心愿。1956年,聶向黨中央請纓主管科學技術。以後,他貫徹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制定了"以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發展尖端武器"的方針,率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研製飛彈、核子彈而努力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1960年,我國遭受三年的自然災害。蘇聯當局又片面撕毀技術援助協定,撤走全部技術專家,原料和技術資料停供。"兩彈"的研製遇到了嚴重困難。於是,還繼續搞不搞"兩彈",在國防工業和國防科研系統,出現了意見分岐。聶帥堅持在繼續貫徹軍委以"兩彈為主、飛彈第一"方針的前提下,注意常規武器的配套生產,以應部隊裝備急需。並採取了有力的攻關措施。經過科研機構和廣大技術人員的艱苦奮鬥,到1964年,終於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成功了多種型號的飛彈,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不久又試驗成功第一顆氫彈,並為遠程火箭、人造地球衛星、核潛艇等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當時,在科學技術後進的中國,"兩彈"能夠上天,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是廣大科技人員的智慧結晶,也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用意志和膽略譜寫的一曲愛國主義的頌歌。
盧嘉錫 現代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1939年獲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後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等處從事結構化學研究。1943年,他用電子衍射法測定了硫氮、砷硫等化合物的結構,解決了國際上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他還在燃燒和爆炸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為美國化學界所矚目的成就,獲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頒發的科學研究與發展成就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他就搭乘貨輪返回祖國,回到母校-廈門大學,擔任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等職。1958年參加籌建福州大學,後任化學系教授、副校長、名譽校長。1960年創辦中國科學院華東(後改名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以後又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已發展成初具規模的物質結構研究基地。他領導的固氮研究小組創造性地提出"網兜狀"原子簇結構模型,被稱為"福州模型",在國際化學界處領先地位。1978年他率領我國代表團參加了在美國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固氮會議,所做學術報告受到國際同行贊同,為祖國贏得了榮譽。該成果分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特等獎。他曾提出"結構敏感"性能的概念,領導物質結構研究所成功地研製出一系列新技術晶體,1987年獲中科院特等獎。198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獻身核彈,舍家為國"。鄧稼先早年留學美國,剛滿26歲就獲得"娃娃博士"學位凱旋迴國,開始了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1958年8月的一個夜晚,他領受到參加核子彈研究任務後歉意地對妻子說:"鹿希,以後家裡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很有意義,為它死了也值得!"這突如其來的話使年僅30歲的許鹿希感到又突然又悲涼!她不僅帶著兩個孩子,還要照顧病魔纏身的公公和婆婆。但她理解丈夫的事業,咬牙說:"我支持你!"1964年10月間,他母親突然病重,在醫院裡已奄奄一息,但此時即將試爆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無法脫身。當蘑菇雲在西北大漠上騰空而起的時候,人們為勝利而歡呼雀躍時,領導卻給他一張回北京探望病母的車票。母親見到兒子,只是把放在枕邊登載著核子彈爆炸訊息的《人民日報》拿出來,沒來得及怪兒子從前不把自己的工作告訴她,就安詳地永遠睡去了。送走母親後他又投入氫彈的研製。氫彈爆炸成功了,可他的家卻被抄,妻子被當作所謂"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人物拉出揪斗,孩子無人管。但他顧不上家庭,仍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在身患癌症,病勢垂危之際,還幾次給核子彈研究院領導打電話談工作。鄧稼先把整個身心都奉獻給了"兩彈"事業!
葛雲飛(1789——1841),字鵬起、凌台,號雨田,浙江山陰(今蕭山縣)人。出生於行伍家庭,父葛承升,武舉出身。葛雲飛從小種田,後在其父培育下,讀書習武,“汛覽經史,暇則肄射”,學得一手良好射技,挽弓發必中,因而認為練武“為有用之學”,而不屑朱子章句。後來,曾游杭州西湖,“拜岳王墓,欷歔響慕,志素定矣。”他對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這兩句名言,尤其讚賞;而且,還將兩漢至明代的十一位著名將領事跡,編成《名將錄》,以勉勵自己。年三十,中武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成武進士。從道光四年(1824年)開始,以守備銜,先後在浙江寧波、黃岩、溫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門等地水師營任職,因緝捕“海盜”,屢建軍功,五擢至總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署定海鎮總兵,不久實授。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閨瑾,字璿卿,又字競雄;號旦吾,又號鑑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鄉神沖王廷鈞為妻。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沖,當著許多道喜的親友朗誦自作的《杞人憂》:“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以表憂民憂國之心,受到當地人們的敬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