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A.

愛因斯坦,A.

理論物理學家、自然科學唯物主義者。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烏耳姆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55年4月18日卒於美國普林斯頓。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1901年入瑞士國籍,1902~1909年在伯爾尼任瑞士專利局技術員,1908~1914年先後在伯爾尼、蘇黎世和布拉格大學任教。1914~1933年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為免遭納粹迫害,他於1933年流亡到美國,1940年入美國籍,1933~1945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他普榮獲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A.

正文

愛因斯坦,A.
 科學成就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主要成就有 5個方面:①解決了液體中懸浮粒子運動布朗運動的理論問題,提出測定分子真實大小的新方法。這一理論提出不久就為實驗所證實,致使原子論的主要反對者F.W.奧斯特瓦爾德公開承認原子的存在,從而平息了由實證論者挑起的歷時半個世紀的關於原子存在問題的爭論。②發展了量子理論。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光量子理論,首次揭示出微觀客體最本質的特徵在於波-粒二象性;他建立的受激輻射理論為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雷射技術準備了理論基礎。他對量子理論的研究促進了波動力學的建立,發展了量子統計理論。③創建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揭示了空間和時間、物質和運動的統一,否定了I.牛頓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概念,是一個既適用於巨觀、低速,又適用於微觀、高速的運動理論。他還由此發現了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為40年代開始的原子能技術開闢了道路。④創立廣義相對論,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的統一性,幾何學和物理學的統一性,並發現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質量及其分布。該理論關於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會發生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得到證實。⑤開創了現代宇宙學。他所提出的宇宙有限無界的假說,由後人發展成為宇宙膨脹理論大爆炸宇宙學,深刻地改變了傳統的宇宙觀。20年代以後,愛因斯坦把主要精力用於探索統一場論,試圖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相對論和量子論統一起來,但終未成功。70年代以後,由於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理論的可喜進展,使統一場論的思想為物理學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大有希望的前景。他的科學成就使他成為物理學革命的偉大先驅,並對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哲學思想 愛因斯坦是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他在少年時代就對哲學有濃厚興趣,青年時代讀過大量哲學著作,這使他具有獨立的批判精神和銳利的眼光,能夠從認識論的高度重新審查物理學的傳統概念,從而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就。他雖然對各種哲學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但其主導思想是唯理論的唯物主義,它是傳統的自然科學唯物主義和B.斯賓諾莎唯理論的結合。由於受到D.休謨E.馬赫的懷疑的經驗論的影響,因而他清除了極端唯理論中的先驗論因素。他還抵制了當時流行的邏輯實證主義操作主義思潮,並且同以N.H.D.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進行了持續30年的爭論。
政治活動 愛因斯坦一生主持社會正義,熱心於世界和平事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積極從事地下反戰活動。他熱烈擁護俄國十月革命和德國十一月革命。他尊敬馬克思和列寧,認為他們都是為社會主義而自我犧牲的典範。他公開譴責社會黑暗和政治迫害,在30年代同德國的納粹黨人,在50年代同美國的麥卡錫分子都進行過堅決的鬥爭。他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而不要成為禍害。核子彈出現後,他不遺餘力地反對核戰爭,促進保衛世界和平的運動。
愛因斯坦的主要著作已編入《愛因斯坦文集》,中文本共 3卷,由許良英趙中立范岱年李寶恆張宣三編譯,商務印書館1976~1979年出版。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