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小平

惠小平

1988年9月出生,2010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簡介

簡介
姓名:惠小平
曾獲得的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如下:
線路板曝光能量檢測方法-201210516890.2
一種防燒板的線路板電鍍工藝-201210516888.5
一種製造廣告字的方法-201210515300.4
一種線路板的對位方法-201210516886.6
一種防冒油的線路板加工工藝-201210515476.X
一種PCB電鍍線飛巴固定配套裝置-201120377523.X
一種印刷線路板的水平生產線傳送裝置-201220663976.3
空氣淨化裝置-201220663953.2
抗氧化藥水自動添加裝置-201220663977.8
一種沉銅線去污物超聲振動濾化處理裝置-201220663979.7
一種PCB沉銅線藥水添加檢測及溫控系統-201220663968.9
一種線路板散熱放板車-201220663955.1
一種可固定式線路板-201220663996.0
一種線路板阻焊釘床-201220663952.8
一種散熱型印製線路板-201220663954.7
一種線路板手推放置架-201220663969.3
PCB絲印機及PCB絲印裝置-201420002552.1
一種線路板電鍍浮板-201420002501.9
一種線路板製程工序輔助傳送裝置-201420019280.6
一種PCB板阻焊塞孔網板-201510003420.X
檢測電鍍線電流異常並調整電流的方法和裝置-201510002698.5
一種PCB板銅厚度的補償方法-201510003532.5
PCB板自循環返洗缸-201510003418.2
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201510003533.X
一種PCB板銅厚度的補償方法-201510003532.5;104640360B
一種線路板板孔的正位方法-201510003533.X;104735911B
一種PCB板阻焊塞孔網板-201510003420.X;104507275B
隸屬惠氏
歷史來源「惠」源出:
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周朝有君王名閬,於西元前676-前652年在位,死後諡號為"惠",史稱周惠王。其支庶孫以其諡"惠"為氏
源於黃帝的後代。遠古時,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的第二子叫惠連,其子孫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稱惠姓。
家族名人
惠施
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契約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
惠士奇
字仲儒,清代江蘇吳縣人。家有紅豆齋,人稱紅豆先生,官至侍讀學士,繼承其父惠周惕之學,專攻經史,著有《易說》、《禮說》、《春秋說》等書。次子惠棟承繼家學,對諸經多所探究,著作頗豐,有《易漢學》、《古文尚書考》、《九經古義》、《松崖文抄》等。
惠直
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西元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
字秋崖,元代江陰人,天資聰慧,博涉群書,著有《易象鉤玄》、《雜禮纂要》、《家范》等書。其兄惠希顏,弟惠希點無子嗣,希孟奉兄撫弟,相愛無間。
惠姓名人
娛樂明星惠英紅
體育
名人資料庫中暫時還沒有相關資料
文化藝術惠周惕
商業
名人資料庫中暫時還沒有相關資料
政治
惠中權、惠世如、惠浴宇
地望分布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膠南一帶陝西省長安縣西湖北省棗陽市河南省
惠姓來源有三,其具體情況分別如下:
一、周惠王姬閬之後。據《廣韻》記載:“惠,姓。出琅琊。周惠王之後。梁有惠施。”《通志•二八•以謚為氏》記載:“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孫,以謚為氏。戰國有惠施,為梁相,著書稱《惠子》。漢有交趾太守惠乘、太僕惠根。宋惠演,舉
進士第。望出扶風、琅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周惠王支孫以邑為姓,戰國有惠施。”山東省汶上縣《姬氏志》亦介紹:“惠姓,系出扶風郡,周惠王之後,以祖謚為氏。”周惠王姬閬為周文王姬昌後裔,是周朝的十七代君主,於公元前676至653年在位,君臨天下二十五年。周惠王姬閬駕崩後,其子孫後代之支孫以謚為氏而姓了惠,遂成惠姓。這支惠姓的家族歷史已有二千六百年左右。顯然是黃帝後裔。
二、《姓氏考略》認為,惠姓源於顓頊帝之後裔姬姓的另一部分是上古時期陸終第二子惠連的後代。陸終是上古祝融氏吳回的兒子,也就是顓頊帝高陽氏的玄孫。據此考證,此支惠姓中國人更加源遠流長,顯然也是黃帝後裔。
三、出自清朝入關的滿州旗人之後。
戰國時期的惠姓名人惠施,依照《漢書》的記載,是當時的宋國人,卻在梁國高居相位,而且學問很好,據說曾著有一篇《惠子》傳世,可惜現在已經佚失而不見了,這真是我國惠氏家族的莫大損失。希罕有長安儒生惠莊。唐朝有將軍惠靜壽。宋朝有太常博士惠直。元朝有惠希孟。明朝有天順進士惠民。清朝,江蘇吳縣的惠周惕、惠士奇、惠棟祖孫3人,都是經學家。當代有惠浴宇,等。
惠姓過去活動的地區,主要是江、浙一帶,惠姓歷史名人幾乎全是江、浙人士。
清朝三百年間,是惠姓家族十分主要的時期,除了在學術方面惠氏祖孫三傑的大放異彩之外,還增加了許多新的血輪,這新血輪就是當時滿州旗人的大量改姓為惠,使惠姓家族的陣容迅速龐大。像道光年間官拜陝甘總督的惠吉、同治年間的廣西提都惠慶、太平天國的宣化鎮總兵惠成,都是滿州旗人改為惠姓的。時至今日,漢、滿二族早已是一家人,在惠姓家族之內當然更是不分彼此了。
惠姓郡望:琅琊郡(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扶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其堂號:景言堂(宋朝時候,常熟縣知縣惠疇,勉勵農民勤於農事,發動人民入學學文化,表揚獎勵好人,懲罰壞人,把縣治理得很好。他建了一座閣子,丞相題在上面“景言”兩個字作為對他的旌表)。其適用楹聯:源自上古;望出扶風。三代名士超趙馬(清代侍讀惠士奇,與其父周揚、子棟,俱有文名,他精於經術。尤其子棟,所著頗豐);百部經書播印中(後魏高僧惠生,往西域取經,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百七十部,並著有《西域記》一書)。易象鉤玄探哲理(元代學者惠希孟,有《易象鉤玄》等書傳世);松崖文鈔闡儒風(清代名儒惠棟,著有《古文尚書考》、《松崖文鈔》等)。良友交情同聲鄭重(戰國時梁國相惠施的事典);高僧詠詩擲地鏗鏘(宋代高僧惠勤,善詩)。
在歷史上,惠姓與穗姓曾經不分。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惠姓後裔分布於蘇、浙、皖、魯、豫、冀、鄂等地。
棗陽自15世至36世輩序詩為:
士,恆本昌天臣,立修述祖家,
道永宜正學,昌明漢運興隆。
鄧州自15世至36世輩序詩為:
士,恆大清永萬,世功成必有,
名祖宗積德,厚善報獲餘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