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大地

悲憫大地

《悲憫大地》作者范穩,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6年6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悲憫大地 悲憫大地
神秘悠久、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與藏民究竟是什麼關係?一個普通藏族人如何成為信眾心中的佛?一個修大苦行的磕頭長喇嘛如何修得顯宗、密宗的無上佛法?一個康巴好男兒怎樣才能成為人們眼裡真正的英雄?藏族人精神世界裡真正的“藏三寶”到底是什麼?

編輯推薦

這是作家范穩繼《水乳大地》之後推出的第二部描寫藏區宗教、歷史及民族文化的長篇小說。該書依然血性、剛烈、傳奇、莊嚴;依然堅韌、虔誠、魔幻、空靈。這是一部在我們的想像力以外的作品,也是一部超出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作品。

作者簡介

范穩,四川人,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西南大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以小說創作為主,先後發表中長篇小說及文化散文四百多萬字。近年來主要在藏區大地遊歷,執迷於雪山峽谷和廣袤無垠的高原牧場,對藏民族文化與宗教情有獨鍾,有多部反映藏民族現實生活及歷史文化的書籍問世。

目錄

緣起
因卷
第一章
1兄弟共妻
2紅狐
3冰雹田野調查筆記(之一)
4愛與夢
第二章
5魔咒
6神譴
7超度田野調查筆記(之二)
8回陽人
第三章
9夢中之箭
10雪崩
11佛性田野調查筆記(之三)
12解脫
果卷
第四章
13等身長頭
14刀口舔蜜
15莊嚴田野調查筆記(之四)
16塵緣
第五章
17殺手
18英雄
19母愛田野調查筆記(之五)
20父愛
第六章
緣卷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尾聲:涅盤

前言

滄桑巨變,時間像江水一樣一去不回,悠揚的牧歌一年又一年地在牧場上唱響,達波多傑已經再次成為紅漢人的座上賓,成為與紅漢人一道共同治理峽谷的官員。他以政協副主席的身份光榮退休後的某一天,他對一個來自漢地、對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深感興趣的作家說:“其實,那不是一堆木柴,是一個人生命中的最高點。洛桑丹增喇嘛坐上去的時候,就像坐上了一個高高的法台。那天我真希望坐在柴堆上的人是我啊。”.“你為什麼會這樣想呢?還想當英雄嗎?”作家問。“不是想當什麼英雄,而是想得到一個人成佛的因緣。”前政協副主席平和地回答。他告訴作家,牧場上的人們驚訝地發現,就像傳說中的那樣,一個法力深厚的喇嘛..

書摘

雲丹寺是位於瀾滄江峽谷西岸一處高山台地上的紅教寺廟,在它的上面是聳入雲天的卡瓦格博雪山,它是藏東一帶有名的神山,在峽谷兩岸一系列縱向排列的十三座雪山中,數它最高最雄偉,就像一個偉岸的大丈夫,雄踞在天宇和大地之間。由於那個時期的天空純淨無瑕,日月的光輝在天宇間暢通無阻,人間的塵埃也顯得非常謙虛,絕不會趾高氣揚地飛到天上,污染神靈寧靜的領地。神山巍峨的面容雖然經常處於雲層之上,沒有佛緣的人很難修到見它一面的福分,但是一旦你拜見到它,你就會發現這雪山並不僅僅是矗立在大地上,它永遠雄踞在你的心問。而寺廟的下方,則是萬仞絕壁,絕壁之下便是滔滔南去的瀾滄江。夏天的時候,寺廟裡的喇嘛們誦經的聲音便伴隨著身下瀾滄江的轟鳴,讓人時常分不清瀾滄江水是從喇嘛們的喉嚨里奔涌而出的呢,還是喇嘛們獻給神山以及諸佛的經文,在峽谷里翻滾出了氣勢磅礴的波浪。
太陽還沒有當頂的時候,喇嘛們上午的功課已經完成,一些喇嘛回到了自己的僧舍,一些人則坐在大殿外面的台階上曬太陽。他們在嘰嘰咕咕地討論早晨大地的異樣,有的喇嘛說他看到了大殿里的經幢在搖晃,有的喇嘛說他差一點就從蒲團上跌下來了。可是他們都說,既然貢巴活佛一動不動地還端坐在自己的法座上,他們相信,大地之下的魔鬼翻不了身。
貢巴活佛沒有參與喇嘛們的討論,他手捻佛珠,佇立在寺廟的大門邊,面向峽谷的北方,好像在等待自己久違的客人。他看到了峽谷對岸山樑上的一行人影,他們行進的速度和他手裡捻佛珠的頻率一致,活佛在心裡默默地為對岸的行路者祈禱。東岸那邊已經夠熱鬧的了,祈請慈悲的佛菩薩憐憫西岸的眾生,給他們帶來廣闊無邊的福祉吧。
貢巴活佛是一個話語不多的活佛,瘦小的身材包裹在寬大的袈裟里,但一點也遮擋不住從他身上放射出來的威嚴與慈悲,常年的閉關苦修生涯使他顯得格外隱忍、孤獨,像一個令人尊敬的苦行僧。但這是一種高貴的孤獨,是一種厭世出離的恬靜,使人面對他時不得不心生敬仰。連峽谷里的魔鬼看見他都只能躬身退去,不敢轉身逃跑。因為他們也認為,縱然自己罪孽深重,可是在貢巴活佛的慈悲面前,魔鬼也會有脫胎換骨、轉世投生到三善道的希望。
一支行色匆忙的隊伍終於應著貢巴活佛的祈誦,從瀾滄江東岸跨江而來。那時人們的身影剛好直直的在自己腳下。他們是兩個老者和三個年輕喇嘛,以及兩個趕馬人。從他們渾身的征塵和臉上堆積的不同地區的風霜以及四個季節以上的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