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安魂曲

大地安魂曲

為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國家大劇院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聯合製作的大型交響合唱作品《大地安魂曲》,將於2009年5月12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圖)大地安魂曲大地安魂曲

為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國家大劇院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聯合製作的大型交響合唱作品《大地安魂曲》,將於2009年5月12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由國交首席常任指揮李心草執棒。著名作曲家關峽和詞作家劉麟宋小明歷經一年多嘔心瀝血完成的《大地安魂曲》,借鑑參考了西方安魂曲的音樂形式,選用了當代詞作家的詞作,也是對“交響樂中國化,中國交響樂國際化”創作宗旨的一次嘗試。

創作背景

(圖)大地安魂曲悼念逝去的亡靈

在“5.12”一周年之際,人們需要一種“禮器”承載沉痛的哀思和祭奠在天的亡靈,並鼓舞人們重建家園裝點河山。由三位藝術家歷時近一年創作的《大地安魂曲》就是這樣一件莊嚴優美的勵志中華的“禮器”。關峽說,這部作品於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不久便開始構思,他還與兩位詞作者一起趕赴災區,採風創作,親歷了這場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巨大苦難。在抗震救災中,面對廢墟下數以萬計無辜的生命和千千萬萬痛失親人的家庭,作者心中油然產生了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考量,並感到面對生命的善良意志和人間大愛,以及對人生道德與這裡的深刻反思

主要內容

由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合唱團聯袂演出的《大地安魂曲》,有八位四川交響樂團的音樂家也將作為代表融入樂隊當中。內容主要共分為四個樂章,由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四位獨唱家擔任領唱,配以合唱隊、管弦樂隊和管風琴。其中,4個合唱陣容將大劇院樂池背後169個座位全部占滿。值得一提的是,《大地安魂曲》的配器中還使用了古老的羌族骨笛,並大量運用了羌族音樂的元素。

表現形式

與西方傳統安魂曲形式中的“世界末日”和悲憫“垂憐”等宗教內涵不同的是,《大地安魂曲》是對大自然之力的客觀對待,對人類貪慾、私心的抨擊和對人類大愛的價值觀尋求。

指揮李心草表示,在諸多音樂表現形式中,交響音樂中的安魂曲無疑是表達生命與死亡哲學命題的最好載體,而以“大地”命名則是基於對這場世紀罕見的大地震中的亡靈們最恰當、最深切的告慰。他希望在“5·12”當天演出結束時,觀眾能夠與所有演出者一起起立為逝者哀悼,並靜默離去,“這是一場不需要掌聲的音樂會”。

自去年汶川大地震後,大劇院就在5月23日組織了“眾志成城、重建家園”賑災義演,並陸續邀請了災區民眾到大劇院觀看演出。大劇院新聞發言人鄧一江表示,在“5·12”周年紀念之際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共同推出《大地安魂曲》,也是希望藉助這種形式來向去年在地震中失去的人們表達沉痛悼念之情,並寄上一份祝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