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三門峽

早在三門峽規劃設計階段我方專家就提出反對意見,建議修建“低壩小庫”以減少庫區淹沒損失,但是我方專家意見未被採用,造成巨大損失。 為了拯救三門峽工程,周恩來總理會同水利專家為“把脈開方”,經過兩次大的改建和三次運用方式的調整,三門峽終於重新在泥沙中崛起,起死回生,並盡力承擔起防洪、供水、發電等功能。 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對三門峽工程失敗的反思,促使人們對治理開發黃河的認識“邁上了新的台階”,三門峽成了全世界河工的鏡鑒、泥沙專家的搖籃。

內容介紹

《悲壯三門峽》內容簡介:1960年三門峽大壩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建成。早在三門峽規劃設計階段我方專家就提出反對意見,建議修建“低壩小庫”以減少庫區淹沒損失,但是我方專家意見未被採用,造成巨大損失。為了拯救三門峽工程,周恩來總理會同水利專家為“把脈開方”,經過兩次大的改建和三次運用方式的調整,三門峽終於重新在泥沙中崛起,起死回生,並盡力承擔起防洪、供水、發電等功能。然而,對三門峽工程的爭論甚至非議,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止息。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對三門峽工程失敗的反思,促使人們對治理開發黃河的認識“邁上了新的台階”,三門峽成了全世界河工的鏡鑒、泥沙專家的搖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