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元店

恆元店敗落,房子賣給了月潭朱氏最大的房頭,成為“大房”。 聊天中,我知道了,鹹德公經營著恆元店,少不得奔波勞累,只活到五十四歲就撒手人寰。 人們很惋惜恆元店的“善敗”,時至今日,恆元店還被遠近的人們津津樂道。

簡介

雖然很多年沒有店鋪,但村民們還是習慣聚到門亭里談天說地,亭柱間的美人靠早已被倚壞了身子骨,替換成長條原木了。步入門亭,最打眼的是廂房牆體上三尺見方的櫃檯,台面用厚實的原木鑲嵌在牆體內,延伸出牆面半尺有餘,近身的一側鏤著祥雲、花草的雕飾,纖毫畢現。想當年,從門亭中就可以隨手遞過錢,接過物,很方便交易。見我看得仔細,亭子裡一位抽旱菸的大爺告訴我:恆元店最初開在首村,後來店中出了命案,才在月潭開張的。此前我沒聽說過,忙打聽原委。

具體

相傳鹹德公,名洪學,號理源,生於道光乙未年(1835年)。自安徽青陽經商到休邑首村,見此地東接屯溪,西到上溪口,南臨率水,就在首村下街開了一間雜貨店,取名“恆元”。由於鹹德公面慈心善,少不得有人賒欠記賬。其中有位先生是雜貨店的常客,無奈何他每次都是賒購,日久就欠下好些銀兩,店夥計偶爾向他討要,先生每次都說:等年底把家裡那頭豬趕來相抵便是。這一日先生又賒了半斤酒,三兩花生米,坐在店門外的暖陽下沒喝完,就銜著大旱菸筒打起瞌睡來。店夥計偷偷拔下煙筒來到先生家,向先生娘提出要趕她家的豬去抵債,先生娘上前阻攔,夥計亮出大旱菸筒,說:是先生讓我來趕豬的。先生娘一看,確是先生隨身攜帶的煙筒,便不吱聲了。沒想到的是,先生回家見豬被趕走,惱羞成怒,將先生娘一路拽到店內,隨手掄起店堂間的刀具,將先生娘劈死了。出外進貨的鹹德公回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也不好責怪夥計自作主張。這樁人命官司將雜貨店賠個精光,“恆元店”從此成為首村的一個地域名稱沿用至今。
如此說來,這房產還是鹹德公留下的?看著眼前的這幢叫“恆元店”的老屋,我有些疑惑。老爺子告訴我,這一片原先是月潭朱氏上村廳,廳外的方塘內水波粼粼,荷香陣陣,人們喜歡在此流連駐足。解放後上村廳被拆除,地基成為上村隊的曬場,承包責任制後曬場分到戶自主使用,才成了如今零亂的格局,清淺的塘水裡荷花也全無蹤跡。恆元店老屋是上村廳的邊房,鹹德公到月潭籌借了一百兩大洋,租下房屋鋪地屏,設貨架,制櫃檯,依然用“恆元”寶號鳴禮開張,隨後不斷積累資本,擴大成菸酒副食、日用百貨、洋油布匹等品種齊備的南貨店,店裡有海參、魚肚等海鮮類,也有陳皮梅、魚皮花生之類,這在當時皆屬上等貨色,月潭朱氏旺族辦婚宴喜事都直接到恆元店訂貨;就算有人過世,家人到恆元店就可以將壽衣、壽棺等一應所需置辦齊備;連門亭里外賣的鮮豬肉也是恆元店夥計自家養的豬宰殺。店內同時收購山貨、土特產等雜貨,大大方便了遠近的山民,恆元店聲名遠揚。
那鹹德公在月潭沒置下房產?聽我這一問,老爺子有些坐不住了,忙起身帶我去看鹹德公的老宅。沿恆元店左側的一條小巷往北,臨河有一棟高大的宅第,月潭人習慣叫它“大房”。雖然如今房內充斥著柴禾、乾稻草以及廢棄的農具,但外觀上依然掩飾不住氣宇軒昂。據說它是鹹德公生意鼎盛的時候置下的家業,是月潭陳氏的祖屋。恆元店敗落,房子賣給了月潭朱氏最大的房頭,成為“大房”。解放時,“大房”被人民政府沒收,又分給了陳氏子孫居住。世事滄桑,這樣的滄桑之事,不能不說是一種圓滿。
聊天中,我知道了,鹹德公經營著恆元店,少不得奔波勞累,只活到五十四歲就撒手人寰。他的兒子名奉璋、號峨卿,為貢生。因屢試不第,父親花錢為其捐了個閒職,他不諳生意之道,喜歡在店裡舞文弄墨、吟誦詩書,也時常有人寫一幅對聯、畫一幅畫,無非是些風花雪月,諸如“片雲生半壁,一榻臥千峰”、“樹影忽來山月轉,風光平墜酒杯傾”之類送到恆元店,或以字、畫易貨,或充抵欠款;遇到顧客賒欠他一律應承,從不催收。這樣恆元店其實只見生意不見錢,日久只得將祖屋出賣給朱氏,以解資金周轉之需,勉強支撐到鹹德公孫纘(陳錫周先生)接管生意時,外欠恆元店的債務已記了厚厚的一大本子。恆元店要進貨周轉,沒奈何老闆也上門要債,每每遇上賒賬的笑臉相迎,強留住喝酒吃飯,就難以啟齒,空手而歸。這一年,老闆到老家青陽掃墓,回來時發覺隨身攜帶的賬本遺落,捎口信到老家找尋,誰知道賬本沒找回來,恆元店遺失賬本的訊息卻不脛而走。隨後,但凡提及債務,債主皆說:賬我是欠下了,但你把賬本拿來我瞧,好一併歸清呀。如此這般折騰,恆元店入不敷出,難以維繫。老闆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在門亭內燃放炮竹,貼上告示:但凡欠賬,一筆勾銷。隨後老闆將十二歲的兒子送往上海當鋪做學徒,自已則買了一群羊,終日在南山放羊了。人們很惋惜恆元店的“善敗”,時至今日,恆元店還被遠近的人們津津樂道。

影響

解放後,人民政府將月潭朱氏家族的部分房產沒收,分給窮苦的貧民居住,其中包括恆元店老屋。隨著歲月流逝,宅第幾易新主,它早已不是一幢普通的民居,它是歷史的物證,是流逝的歲月留存到現今的眼睛。正如當年恆元店堂中懸掛的對聯:名能不朽輕倦骨,理到忘機近佛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