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管炎

急性膽管炎一般是指由細菌感染所致的膽道系統的急性炎症,常伴有膽道梗阻。當膽道梗阻比較完全,膽道內細菌感染較重時,可出現嚴重的臨床症狀,如寒戰、高熱、黃疸,尚可有感染性休克和神經精神症狀。

急性膽管炎一般是指由細菌感染所致的膽道系統的急性炎症,常伴有膽道梗阻。當膽道梗阻比較完全,膽道內細菌感染較重時,可出現嚴重的臨床症狀,如寒戰、高熱、黃疸,尚可有感染性休克和神經精神症狀。
膽道梗阻原因
常見原發性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其次為膽道狹窄和膽道蛔蟲。膽管腫瘤亦可。
膽道感染表現
腹痛、發熱、寒戰、黃疸、腹部查體腹膜刺激症狀,膽囊積液時可捫及膽囊,但肝內膽管梗阻致膽管炎時腹部可無特異體徵。生命體徵的變化,是重症膽管炎的診斷重要依據。
編輯本段病情分析
(一)診斷
1.具有Charcot三聯征者即可診急性膽管炎;2.在Charcot三聯征的基礎上發生血壓下降、休克者稱為四聯征,再加上譫語、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狀者稱為Reynold五聯征,具有四聯征或五聯征可診斷為急性重症膽管炎;3.B超或膽道造影,可發現膽管擴張的部位,梗阻或狹窄的部位和性質,有無肝膿腫,膽囊情況。需注意肝內型膽管炎的診斷,症狀常不典型,腹痛可能輕,黃疸亦不重,無腹膜刺激征,但全身感染較明顯。
臨床類型
1.分型:急性膽管炎,急性重症膽管炎,屬同一疾病不同病理階段。2.分級:對重症膽管炎華西醫科大學提出分類(1)Ⅰ級單純急性重症膽管炎,有感染中毒症狀,腹痛,黃疸,右上腹壓痛或肝腫大、叩擊痛;B超發現膽管有擴張、蛔蟲或結石;ERCP或PTC或手術證實膽道高壓及膿膽汁。(2)Ⅱ級感染性休克,低血壓,脈搏細,神志變化及內環境紊亂。(3)Ⅲ級肝膿腫。(4)Ⅳ級多器官功能衰竭。
編輯本段預後
導致急性重症膽管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敗血症、中毒性休克、膽源性肝膿腫、膽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情的嚴重發展。ACST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是全身性的,在機體的種種病變中,有膽道梗阻和感染這樣嚴重的損害,為數甚少,其中10%以上病死率難於有效降低,也充分證實了它的危害性。中毒性休克、肝膿腫、膽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可由ACST引起,但已不是或不再完全是ACST病變本身,而是ACST的續發病變和損傷。ACST由膽管的感染和梗阻造成,兩個因素互相作用使病情加重,若未得到有效處理或處理不及時、不恰當,就可導致上述一系列的嚴重後果。診斷和治療都準確地完成在ACST導致發生嚴重病損之前,這應看作是有效降低臨床病死率的關鍵一環。ACST以膽道的梗阻和感染為病理基礎。病理生理變化中,膽道內高壓,敗血症和毒血症,內毒素血症,高膽紅素血症致全身代謝和內環境的複雜和嚴重紊亂。這些因素互相聯繫,損害肝、腎、肺、胃腸,凝血因素和中樞神經系統,使臟器組織學上的損害和器官功能的損害相繼產生。臨床上起病越急,病情越嚴重,病程越長,損害就越嚴重,休克發生率和病死率也就越高。
編輯本段治療
注意
1.重症膽管炎所致嚴重的臨床過程多半與膽管系統內高壓和膽汁中的感染性物質通過毛細膽管的肝細胞屏障直接進入肝血流中有關。2.重症急性膽管炎的發展有時異常迅猛,因此應早期採取積極的措施。儘早的膽道引流減壓是降低本症病死率的基本措施。發病24小時內早期施行引流術者,病死率一般較低。但廣泛肝內膽管結石或肝膽管的狹窄則很難解決問題。3.急診手術時避免作複雜的手術,手術注意是否解除梗阻。4.新技術:①鼻膽管引流術②膽囊穿刺置管引流,PTCD等。
一般治療
①解痙、鎮痛、利膽,必要時可用度冷丁。②胃腸減壓,可減輕腹脹、嘔吐及膽汁分泌的刺激。③糾正休克。④抗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