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血管病醫療手冊

急性腦血管病醫療手冊

《急性腦血管病醫療手冊》是200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擁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王擁軍 總主編

出 版 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
版 次:1頁 數:194字 數:120000印刷時間:2008-9-1開 本:32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117103107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急性卒中起病急驟、異質性強,其預後與醫療服務的三個因素直接相關:1是否遵循“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與個體化分層相結合”的原則;2是否按照“正確的時間順序”提供及時的評價與救治措施;3是否具有系統性,即應整合多學科的資源,如建立組織化的卒中中心或卒中單元系統模式。因此,單純頒布急性卒中的EBM指南並不能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價值取向外,要在臨床實踐中正確地、及時地、系統地執行EBM指南,尚需一系列的持續醫療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體系,即所謂的“知識轉化(knowledge translation,KT)”工程、路徑及各個環節上關鍵技術的操作規程與工具(如溶栓箱、遠程卒中醫療體系、量表等)。本分冊的撰寫基於上述原則,力求做到內容簡明、條理清,旨在為同道提供一本可操作性強的落實急性卒中指南的口袋書。

目錄

第一章 卒中急救體系 
一、卒中急救生命鏈——7“D”系統
(一)Detection(發現患者)
(二)Dispat)eh(派遣EMS)
(三)Delivery(快速轉運)
(四)Door(到達合適的醫院)
(五)Data(收集臨床資料)
(六)Decision(臨床決策
(七)Drug(用藥)
二、卒中中心
(一)高級卒中中心(CSC)
(二)急診醫療系統(EMS)
(三)急診科(ED)
(四)卒中單元(SU)
(五)神經影像服務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卒中急救體系
一、卒中急救生命鏈——7“D”系統
卒中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是人類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類的壽命和生存質量。在我國,卒中年發病率為150/10萬,死亡率為120/10萬。每年因卒中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高達幾百億。
急性卒中治療從急救反應系統啟動那一刻起開始進行。高效合理的急救醫療服務(EMS)對於改善長期生存率十分重要。大血管閉塞的缺血性卒中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平均每位患者每分鐘將喪失190萬個神經元。調查顯示,卒中患者則發病後到達急診料(ED)的平均時間是7~8小時,據此,大的卒中事件發生時患者僅僅在醫院轉運過程中就會損失估計高達8億~9億個神經元。國際復甦學會將卒中爭救流程概括為7“D”系統的發展正是由於其通過納入院前及院內系統管理而改善了卒中患者的預後,7“D”包括:Detection(發現)、Dispateh(派遣)、Delivery(轉運)、Door(門-急診)、Data(收集資料)、Decision(臨床決策)及Drug(藥物治療)。
(一)Detection(發現患者)
通過各種渠道對公眾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卒中的認識提高對卒中症狀的早期識別能力,提高對卒中危害性和及早就醫的必要性認識,提高公眾對急性卒中患者的護理和套用處理能力,是患者得到及時治療的關鍵。國外文獻報導患者從卒中發生至到達急診科的中位時間為2.6~4.8小時,而我國為5.17小時,是整個流程中浪費時間最多的。因此儘可能地擴大了解卒中的公眾人群,成為順利啟動卒中搶救綠色通道的前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