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怡

怡怡,有多重意思,最常見的有和順貌、安適自得貌;特指兄弟和睦的樣子。怡怡一般代指愉悅的樣子,使人高興的,在《桃花源記》、《岳陽樓記》中均有記載。

基本信息

解釋

1.和順貌;安適自得貌。
2.特指兄弟和睦的樣子。語本《論語.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清 田蘭芳《袁太學傳》:“及其兄宦遊四方,仲方(袁可立孫袁賦諶)搘拄門戶,靜而不擾。兄弟怡怡,閨門肅雍。”
3.喜悅貌。

<形>

(形聲。從心,台聲。本義:和悅的樣子)
同本義 [cheerful;happy]
怡,和也。――《說文
公乃為詩以怡王。――《書·金傳》。鄭注:“悅也。”
下氣怡色。――《禮記·內則》。注:“悅也。”
有慶未嘗不怡。――《國語·周語
[親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國語
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心曠神怡。――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怡心(和悅心情);怡目(悅目);怡怡(怡悅神情);怡情(怡悅心情);怡魂(使精神愉快);怡養(和樂);怡聲(猶柔聲);怡顏(和悅的容顏);怡寧(安寧)
喜樂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