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廬

怡廬,歷史上範圍東到西寬不足30米,南到北長約30餘米,占地面積約900餘平米。

所在地:揚州市區嵇家灣原3號,3號之1,3號之2
建造期:民國初
現狀:今存西南隅庭園格局保存完好
現用途:現作酒肆
一、概況
怡廬,歷史上範圍東到西寬不足30米,南到北長約30餘米,占地面積約900餘平米。住宅由東、西二路並列組群,中夾火巷一道。東路以住宅為主,西路以庭園為主。原有各類老屋大小合計40餘間。到解放以後由黃益之後人黃印西、朱芷湘夫婦繼承的老屋還有20餘間。即西路庭園與住宅部分,到1956年對私改造時被全部公管。時至今日,唯存南隅庭園及庭園中廳、廊、室、廂大小合計16間,以及附屬山石、花木保存基本完好,其餘由於歷史的原因而拆毀改建或作空地、通道。
二、歷史上原有布局
怡廬歷史上主大門朝東,入內朝南原東路以住宅為主。其主房為規整明三暗四格局,前後主房三進連貫及零星附房,後來隨著年代變遷,剩下三間二廂格局,再後來此路舊宅全部拆除了。
西路住宅與庭園相輔。有意思的是其格局與數字“三”字關係密切。例如:前後主房三進、各進面闊三間,南北庭園三座,南首庭園迴廊三節。另置大小天井三方。南首庭園是整個住宅中最精緻的庭園,庭園由東、南、北三面迴廊和南向花廳及西牆月門花窗牆圍之。入月門內小天井一方,南北各對置套房一小間。小天井內點石栽花。花廳之後北向小天井兩側對置廂房各一間,天井內亦置花壇,點石栽花。再後一進又是一大庭園格局。朝南又置廳堂三楹。再後又是庭園一大方,朝東向房屋三間,另有庭園內東南角置門通前火巷。此路格局可謂“園林多是宅”。
三、建築特色
縱觀怡廬建築特色,可以概括地說:用地經濟,嬌小精緻,恬淡別致,憩居雅致。今日一般民居乃可借鑑。
現就當今遺存西南隅庭園住宅舉例賞析說明。此宅園東西寬不足15米,南北縱長不足20米,占地面積約280平米。其構建無論是從占地範圍、房屋體量、構架、裝修用材,合乎揚州人俗話來講,顯得很“波巧”。廳、堂、室、廂比例均稱,無侷促感,尤其庭園、天井空間尺度、假山體量、花木點綴、名人題額點睛,無不恰到好處,使人觀之順心,居之適宜。難怪今有文化品位的人嚮往獨門獨院庭園住宅。
1.先說外觀:怡廬南端朝東對開小大門,磨磚豎向鑲框貼面與兩側小滾頭青磚橫向扁砌青灰絲縫牆橫豎相對,渾然一色,顯得簡潔大方穩重。而大門上兩端頭雀替磚雕不足手掌大尺度,由線刻與淺浮雕雕飾蓮葉、蓮花、蓮蓬、蓬籽、蓮藕工巧得度。而北側朝東磨磚鑲貼六角小門上兩端頭雀替磚雕飽滿壽桃,形象逼真,細看仿佛熟透了。這兩組磚雕雀替對於簡潔門的裝飾來說,具有引人駐足的凝眸耐看魅力
2.再說內觀:步入大門內,即為遊廊三節,廊寬1.30米,迎面置並門一道,遮擋園內景,然兩側廊道空靈,反襯此道屏門遮擋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了。廊南首西折朝北又遊廊三節,西端連線一小門入內小屋一間。門額白礬石上淺刻小篆“寄敖”。此二字是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散文《歸去來辭》“依南窗以寄敖,登東皋以舒嘯”。有趣的是順著這個小門北向園牆南首開了一對上下兩扇窗,從所處位置來說也是南窗了。而窗內欞條是冰梅式,在欞條中間分別為海棠式、扇面式框景,框內木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見當年設計布局匠心寓意不簡單。而隨著花廳南向前面朝南又置三節廊道。這樣就形成東、南、北三節三連迴廊,而且每面廊都是三間,可謂三三得九,吉利之極數。其實從前砌房造屋都含有寓意吉利之意。拿揚州俗話來說即要“順序”。另外,廊上端裝修置橫線橫陳掛楣。廊下三面圍合磨磚坐凳,旁側線刻清麗六角錦。其坐凳看上去是裝飾作用,其實有實用功能,一是人可隨意憩坐或放盆景,二是可以穩固廊間豎向立柱,一舉兩得。
怡廬此庭園並不算大,不足60平米,天井也很小,不過10餘平米。然園景疊石、置石、點石、植木、栽花配置高低比例均當。恰到好處。例如迎大門兩側,對置雪石假山,圍之花壇,上植低矮金桂。而西南隅疊湖石假山一座,依旁植百年爪子黃芽一株,蒼勁有力,似有與山石峰起呼應。而園中花街與鵝卵石、小條磚、瓦片、瓷片拼鑲“二龍戲珠、麒麟送子、萬象更新、獅子盤球”等吉祥有趣圖案。給這小小庭園增輝不少。不過由於無人過問,荒草長得不少。而園西花牆月門將小園與西側小天井一隔為二,似透若隱,別有情趣。月門磨磚鑲邊,其上磨磚磚雕圍之卷草花紋門額中間白礬石淺刻篆書“兩宜軒”。細看落款為名家陳含光所書。站在月門下,東觀園景,西看小天井內依壁下由山石點圍花壇與冰裂紋式鋪地,及南北對應小室。給人感覺似有“兩宜之景”。據說原來朝南向花廳即稱之兩宜軒。雖然此花廳無論是從體量、高度、進深、面闊都不能與揚州其他歷史遺存大宅門內的花廳相比,顯得小巧。連用料、裝修也纖細,然與整體庭園格局比較勻稱,前後皆置燈籠景玻璃窗門扇。人在廳中坐,可觀前後景。因為廳後一小天井內亦置石栽花。為此,筆者聯想到當今有人花數百萬買高樓住宅不及此獨門獨院庭住得舒暢
四、相關連結
據今已有90高壽的揚州金融史專家華夢漁介紹:“德春”錢莊是揚州開業錢莊時間最久的錢莊之一,從清同治初年開業經光緒、宣統、到民國二十二年閉業,時達70餘年之久,歷經滄桑,地點設在舊城院大街北大東門(老屋已不存)。系獨資創辦,股東為黃錫之,經理是黃益之。筆者疑黃錫之是原個園主人黃至筠子同輩之本家。因為都是以“錫”字排行。
余繼之,民國年間,揚州疊石名匠,傳風箱巷蔚圃、楊氏小築、甘泉路匏廬、稽家灣怡廬等都出之餘繼之手筆。家住原豐樂下街,即今“冶春”範圍內,也是歷史上原“餐英別墅”之地。余繼之,解放後上個世紀50年代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