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法國大革命

思考法國大革命

出 《思考法國大革命》是傅勒1978年出版的,此書是法國大研究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著作。 《思考法國大革命》這本書可以說是他最重要的學術著作。

圖書信息

作 者:(法)弗朗索瓦·傅勒 著 孟明 譯
叢 書 名:法國思想家新論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5-01-01
思考法國大革命

版 次:1
頁 數:289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思考法國大革命》是傅勒1978年出版的,此書是法國大研究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著作。嚴格說來,《思考法國大革命》由四篇論文組成,分做上下篇。上篇相當於總論性質的導言,勾畫了一種概念史的方法,其中心觀念是在大革命史中引入批判理論。下篇是對兩份歷史文獻(托克維爾和古參)的解讀。傅勒提出結束對歷史記憶中大革命所包含的虛幻性東西的崇拜: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應當給法國大革命打上日期並收進檔案。此論一出即引發史學界地震一般的連鎖反應。
《思考法國大革命》重評二百年來史學界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闡釋,有力論證了時代變遷與對法國革命的評價的微妙關係,推動法國史學界轉向對法國大革命的實證研究,擯棄從意識形態角度對法國大革命所採取的全盤否定或肯定態度。自1800年以來,法國及歐洲留下了汗牛充棟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思考和評說。各時代的史家對法國革命的研究固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也同時帶有強烈的時代政治的印記。《思考法國大革命》細緻梳理法國革命史論線索,是此領域中正本清源之作。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傅勒,生於1927,卒於1997,卓越的學者和思想家,他的一生享譽無數。前不久,他被評為法蘭西學院“不朽的四十位學者”之一。他擔任過高等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長,被國際學術界稱為“法國大革命史研究的領軍人物”,托克維爾研究專家等等,他的學術影響遠遠超越了法國,遍及世界,芝加哥大學聘他為“社會思想”教授,他是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的院士,是哈佛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的名譽博士,等等。這些榮譽歸功於他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成就,在這個領域,他幾乎是無可替代的巨人,芝加哥社會思想委員會主席耐丹·塔可夫認為“沒有任何人能比他更負責任地復活了法國的自由思想”。《思考法國大革命》這本書可以說是他最重要的學術著作。

目錄

中譯本序
中文本序告讀者
上篇 法國大革命結束了
下篇 法國大革命三種可能的歷史
Ⅰ 革命的教理
Ⅱ 托克維爾和法國大革命問題
Ⅲ 奧谷斯丁·古參:雅各賓主義的理論

部分內容

但是,對盧梭本人而言,那是非常不幸的結果,他預見而且警告了這種後果。早在1767年7月,他寫給老米拉波一封信,那是盧梭研究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其中指出:他所主張的“社會契約”只有兩種可能的方案,最好的是法的狀態,即人服從法律,這是個人意志和公意之間不間斷的鏡像;如果做不到這點,最好還是事實狀態,這種狀態雖然是在一個絕對專政君主靠掠奪公民主權使人凌駕在法律之上,但至少可以保障社會安寧。這個觀點,看起來,很近似今天我們所說的“穩定壓倒一切”。他說:“在最嚴酷的民主和最完美的霍布斯主義之間,我看不到任何可以接受的中間方案:因為人和法律的衝突一旦給國家帶來持續的內亂,那就是所有政治體制中最糟糕的體制。”我希望所有批評盧梭與羅伯斯庇爾關係的人,都能注意盧梭這段現實而又有遠見的論述。不少人批評盧梭,是因為盧梭的“人民主權”可能被個體權威肆意利用,成為假人民名義的暴政。但是,在開展這類批評的時候,不應當忘記盧梭的另一個重要思想,即盧梭關於法制的理論。盧梭對法制極其重視,他認為“立法權是屬於人民的,而且只能屬於人民”,因此,沒有人能夠置身於法律之外,所有人必須依法行事,領袖、官僚只是人民委託的執法人,而不是超乎法外的人民的主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