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與國際政治

凡是熟習國際事務和國際歷史的讀者一定都知道,實際上從修昔底德到蘭克,從霍布斯、康德、一直到20世紀早期政治思想家的作品,歷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寫作的主題往往也是國際關係研究中的興奮點:戰爭與和平,外交與法,主權和國家,文明與人性。 其次,對於國際歷史上起過關鍵作用的一些重要思想家,諸如格勞修斯、馬基耶弗利、霍布斯、休謨、康德,包括馬克思等人的重新燃起研究興趣,使得國際政治與政治思想的結合在一些關鍵時段與重大問題上具有了突破的可能。 本書從經典思想研究出發對於國際歷史進程的比較觀照,包括了運用思想史、概念史方法對於重要國際政治現象的解讀,也有著對於一系列國際問題理論家、重要國際與國內現象的思想理論解析。

內容介紹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和平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參與全球化進程的中國如何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如何在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同時建設和諧的公民社會,並與外部世界建立和諧的互動關係,養成健全的國民意識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國民意識養成的基礎在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承擔著主要的教化責任。鑒於此,華東師範大學第三期"211"工程將"全球化背景下的國民意識與人文教育"列為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經過三年的努力,推出了一套四本"全球化與國民意識研究論叢"。此套叢書通過考察現代意義上的國民意識同中國文化傳統的聯繫和近代以來國民意識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演變,探討在中西文化融通背景下生成的國民意識的特徵與理論意蘊,剖析中國國民意識的內在機理和歷史表現;並從中國看世界和世界看中國兩個維度考察世界歷史進程中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雙向互動和相互認知;作為國民意識教育的載體--歷史教科書的國際比較則從教育實踐層面提供經驗性案例和理論、方法的借鑑。
本書是"全球化與國民意識研究論叢"之一種。
凡是熟習國際事務和國際歷史的讀者一定都知道,實際上從修昔底德到蘭克,從霍布斯、康德、一直到20世紀早期政治思想家的作品,歷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寫作的主題往往也是國際關係研究中的興奮點:戰爭與和平,外交與法,主權和國家,文明與人性。在國際關係研究的譜繫上,實際上,歷史學家,包括政治思想家們早就登堂入室了。但是在過去的將近半個世紀裡,這樣的聯繫被中斷了。近幾十年來,國際政治研究開始尋找自己語言系統的努力,包括維根斯坦、奧斯汀、伽達默爾、福柯等思想家,雖然較晚,但是畢竟開始了對於國際關係學研究產生影響,這使得國際關係學開始回歸國際思想歷史的研究,同時,使得政治思想史能夠包容國際關係研究的這樣一些宏大進程。其次,對於國際歷史上起過關鍵作用的一些重要思想家,諸如格勞修斯、馬基耶弗利、霍布斯、休謨、康德,包括馬克思等人的重新燃起研究興趣,使得國際政治與政治思想的結合在一些關鍵時段與重大問題上具有了突破的可能。
本書從經典思想研究出發對於國際歷史進程的比較觀照,包括了運用思想史、概念史方法對於重要國際政治現象的解讀,也有著對於一系列國際問題理論家、重要國際與國內現象的思想理論解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